凯发k8国际:我國旅游業實現全面增長
2011年1月10日下午,由凯发k8国际主辦、人民網旅游頻道協辦的"2010年旅游經濟運行分析和2011年開展預測暨《中國旅游經濟藍皮書(No.3)》成果發布會"在人民網演播室舉行。凯发k8国际就2010年我國旅游經濟運行總體狀況、開展特征,以及2011開展預測、政策建議等內容發布了相關研究成果。
凯发k8国际最新研究成果表明,雖然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還在延續,同時遭受了自然災害等因素的干擾,但是2010年我國旅游經濟呈現又好又快的增長態勢:三大市場全面增長,國內市場主體地位進一步突出;旅游投資規模擴大,產業開展呈現出諸多亮點,擴大消費和改善民生功能明顯。預計全年旅游業總收入1.44萬億元,同比增長12%。國內旅游保持平穩較快增長。預計全年國內旅游人數21億人次,同比增長12%,國內旅游收入1.16萬億元,同比增長14%。入境旅游實現恢復增長。預計全年入境旅游人數1.32億人次,同比增長5%,旅游外匯收入460億美元,同比增長15%。出境旅游增長速度繼續加快。預計全年出境旅游人數5400萬人次,同比增長15%,出境旅游花費480億美元,同比增長14%。從總體上看,現在我國旅游經濟正處于加快開展的戰略機遇期,在宏觀環境進一步好轉的情況下,凯发k8国际對2011年旅游經濟實現平穩健康增長持相對樂觀的預期。
旅游市場格局穩中有變
國內旅游市場增速城鎮高于農村。雖然從2000年至今,農村旅游人次數不斷高于城鎮旅游人次數。但是值得關注的是2008年以后,城鎮旅游人次數相對農村旅游人次數增加更多,二者所占市場比例再度接近。初步分析,這一變化和近年城市化進程較快有一定關聯。從旅游花費情況看,城鎮旅游總花費高于農村旅游總花費,且差距呈擴大趨勢,城鎮旅游者以不到50%的市場份額的旅游人數創造了占市場份額超過70%的旅游花費。
入境旅游市場出現分化,外國人市場表現突出。最近10多年以來,外國人市場增長總體上高于入境旅游人數增長,2010年更是以較高速度增長。雖然與2009年外國人市場大幅下挫、2010年上海世博會舉辦有關,但也說明外國人市場是重要的增長點。港澳臺市場總體呈穩定增長,但是其中也有較大差異。相對說來,香港市場占有最大比例,開展比較穩定;臺灣市場潛力最大,在2010年增長也最快;澳門市場增長空間比較有限。
出境旅游方面,因私出境占主體的格局進一步強化。2010年,在我國居民消費能力上升、人民幣升值和公款消費加強管理等因素的背景下,我國出境旅游市場已經形成因私出境占主體的格局進一步強化,現在我國因公出境旅游人數僅占到總出境人數的10%左右。從出境目的地來看,雖然近程旅游目的地仍是首選,但是中遠程目的地增長更快。
產業開展呈現五大亮點
產業績效總體向好。2010年度旅游企業整體經營狀況良好,景氣指數逐季穩步上升,各分行業開展也呈現良好態勢。從旅游企業經營的各分指標景氣指數來看,旅游企業經營狀況逐步改善,但經營成本受旅游要素價格的上漲不斷上升,旅游產品價格水平也逐步上漲,旅游就業穩中有升,員工工資水平有所提升,旅游投資較為活躍。就不同行業來看,景區景氣度最高,綜合性旅游集團其次,旅行社、飯店景氣度相對低一些。就東中西三個地區來看,東部地區景氣度持續大幅提升,中部、西部地區景氣度平穩上升,東部地區旅游企業經營狀況仍然處于領先地位。
產業融合開展深化。旅游業加快與其它行業的融合,成為資本、技術和人才角逐的新領域。城市綜合體快速開展,繼上海、北京、杭州等之后,武漢、重慶、長沙等地也相繼出臺大力扶持城市綜合體開發建設的優惠政策,城市綜合體建設如火如荼。大型電子商務企業高調介入旅游行業,如淘寶旅游平臺上市,騰訊公司推出QQ旅游頻道,盛大網絡公司創新性地進入旅游業務。文化旅游結合邁出新步伐,由文化部、國家旅游局、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首屆中國國際文化旅游節10月23日至11月13日在湖南省張家界市舉行,會議發布了"全國文化旅游重點項目——旅游演出類"目錄、全國文化旅游試驗區名錄以及"中國文化旅游共同開展張家界宣言"等。
行業市場化進程加快。產業開放度進一步擴大,年內啟動了對外資旅行社開放出境游市場的試點,同時在國內的旅行社行業中試行同業代理。市場主體培育有新進展,特別是飯店央企和地方國企加快飯店資產的分離重組,為中國飯店產業結構優化和制度創新注入了開展活力。市場覆蓋范圍擴大,從檔次來看,繼高檔飯店和經濟型飯店熱潮之后,中檔飯店興起;從區域來看,在一線城市基本飽和之后,高檔飯店品牌正向二三線城市滲透。旅游企業做大做強邁出新步伐,經過25年的開展,華僑城總資產突破600億元,在全國范圍內建設了13個華僑城和九大主題公園,累計接待游客超過1.6億人次,躋身世界旅游集團八強。
現代商業模式和科技手段得到廣泛運用。旅游業資本化運作活躍,如錦江國際啟動整體上市,多家旅游企業計劃上市,復星國際收購地中海俱樂部7.1%的股權。旅游企業集團化進程加快,如四川旅游產業集團9月初掛牌創建,廣西籌建酒店投資管理公司對38家國有酒店、賓館類資產進行整合運營。信息化建設加快,部分省市推出鼓勵旅行社開展電子商務的政策,有效地有助于了旅行社行業的信息化水平。景區的信息化建設也邁上新臺階,如上海世博會上采用虛擬技術,首次將具有158年歷史的世博會以三維游園的形式搬到網上,以及九寨溝景區全力推進"智慧九寨"建設等,新技術的應用更為廣泛成熟。
產品轉型升級有新進展。景區加速升級換代,如 "三峽人家"集自然山水、影視科技與區域文化于一體,首創原生態、場景式、體驗型大型民俗旅游區,在"三峽美麗景區"評選活動中名列第一。游輪游艇產業成為亮點,如中國國際游艇帆船展覽會在廈門舉辦,三亞市啟動首個游艇產業及碼頭布局規劃編制工作,重慶市建設長江三峽庫區游艇基地。新型產品不斷推出,如中青旅推出的巴士旅游,以及鄉村旅游開展中的有機農莊、"洋家樂"等。
點擊區域旅游開展
中西部出游能力明顯提升。2010年,區域旅游開展格局總體上呈"全面增長、亮點突出,總體穩定、局部變化"的態勢。無論是國內旅游,還是出入境旅游,東部地區依然處于領先地位。但是值得重視的是中西部的出游能力明顯提升。如攜程網的調查結果顯示,2010年春節、"十一"期間,中西部地區城市成都、西安、武漢和重慶等出行人氣均位居前10名。
高速交通重構區域旅游開展格局。我國高速交通體系加速建設,特別是高速鐵路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全國各地的旅游通達性明顯改善,有效拉動了沿線旅游業的增長,我國區域旅游開展呈現出新的格局。據廣之旅的統計數據顯示,自武廣高鐵開通后,廣州赴"兩湖"旅游的人數急劇上升,全年"高鐵游"總人數超過5萬人,其中湖南段的逾3萬人次,湖北段接近2萬人次。
熱點事件、國家戰略等成為區域旅游開展的重要影響因素。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均給當地帶來不菲的旅游收益,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對口援疆、河北省環京津休閑度假產業帶建設等也有力有助于了當地旅游業的開展。
制度創新掀起區域旅游經濟開展熱潮。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快開展旅游業的意見》,各地相繼出臺了相應實施辦法或類似文件,為加快旅游業開展給予了諸多優惠政策,區域旅游經濟開展掀起一輪新的熱潮。
五大問題需要關注
一是政策效應還沒有完全顯現。雖然各地掀起了旅游開展熱潮,但是社會對旅游業的認識仍然不足,關于如何建設"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和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的問題還沒有得到有效破解,局部又出現了旅游投資過熱、虛假投資、盲目攀比國際化等新問題。
二是市場主體發育滯后。一方面缺少龍頭企業特別是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集團,另一方面中小企業活力嚴重不足、創新乏力。旅游企業走出去沒有實質性突破,距離市場化、產業化、現代化、國際化的要求還有較大差距。
三是產業結構尚待優化。旅游產業鏈還比較短,在一些地方的旅游業開展中門票經濟還占據較大比重,旅游業產業融合尚需進一步深化,特別是要加強融合開展的主動性。地區之間的旅游業開展水平不平衡現象比較顯著。
四是散客服務體系仍然滯后。傳統上圍繞團隊觀光旅游建立起來的產業體系已經難以適應散客化時代的需要。游客滿意度調查結果顯示,國內團隊游客的滿意度始終高于國內散客,說明我國散客服務體系還存在嚴重不足。
五是旅游安全問題需更加重視。自然災害和安全事故頻發為旅游安全敲響了警鐘。
2011年:旅游經濟運行相對樂觀
基于我國旅游經濟處于加快開展的戰略機遇期,在宏觀環境進一步好轉的情況下,凯发k8国际對2011年旅游經濟實現平穩健康增長持相對樂觀的預期。
預計2011年旅游業仍將實現平穩健康增長,市場規模進一步擴大。預計全年旅游總收入1.6萬億元,同比增長11%。國內旅游人數23.4億人次,同比增長10%;國內旅游收入1.3萬億元,同比增長12%。入境旅游人數1.35億人次,同比增長2%;入境旅游外匯收入500億美元,同比增長8%。出境旅游人數5700萬人次,同比增長5%;出境旅游花費550億美元,同比增長14%。
2011年值得關注的熱點有:《中國旅游業開展"十二五"規劃》發布實施,《旅游法》立法進程,《國民旅游休閑綱要》編制實施以及中國旅游日設立,"中華文化游"主題年系列活動,辛亥革命100周年,2011年西安世界園藝博覽會等。
2011年我國旅游業開展需實行六個方面的工作
2011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旅游業要緊緊圍繞科學開展的主題和轉變開展方式的主線,瞄準"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和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兩大戰略目標,不斷壯大產業規模,持續提升產業素質,為"十二五"旅游開展規劃的順利實施奠定良好的開端。
一是抓好幾項重點工作。貫徹實施《中國旅游業開展"十二五"規劃》,按計劃推進《中華人民共和國旅游法》立法工作,推進《國民旅游休閑綱要》編制工作,實行"中華文化游"主題年系列活動。高度重視紅色旅游和鄉村旅游工作。高度重視入境旅游市場的恢復增長,特別是外國人入境市場。建議制訂明晰的海外客源市場戰略,把全球劃分為優先市場、戰略市場、新興市場和潛在市場,在充分發揮19個海外辦事處的作用的同時,進一步引入市場機制,實行海外市場營銷工作。
二是推進產業融合。特別是要強化旅游業的主動融合能力。
三是加緊旅游業的現代化改造。努力探索新階段、新任務下的旅游業開展新模式的理論支撐體系,著手構造旅游業開展質量提升的內在提升機制,建立健全以提升開展質量為導向的旅游產業運行評價體系和監測系統,加強以游客滿意度為中心的旅游市場監管和誠信體系建設,持續引導資本市場對旅游業的介入,抓好民營企業和新業態等市場主體的培育,促進以信息化為中心的現代科技與商業模式的創新。
四是加快完善旅游公共服務。特別是要加強面向散客市場的公共服務體系建設。
五是謀劃區域旅游開展新布局。緊緊把握我國一系列區域開展戰略發布實施和高速交通體系建設的機遇,有助于區域旅游開展的體制機制創新,有助于區域旅游合作,優化區域旅游開展布局。
六是推進國際和地區旅游研討合作。
《2010年中國旅游經濟運行分析與2011年開展預測》將于近期出版發行
據介紹,《2010年中國旅游經濟運行分析與2011年開展預測》一書將于近期出版發行,該書是中國研究院按年度推出的重大研究成果《中國旅游經濟藍皮書》的第三部。在全面分析和盤點去年我國旅游經濟運行格局的基礎上,對2011的開展目標、重要指標和可能創新方向做了分析預測,同時提出了若干政策設計和工作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