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凯发k8国际戴斌、趙一靜撰文《看過的歷史 走過的世界——冰箱貼文創產品熱銷的文化意義與市場邏輯》發表于《中國旅游報》第一版。全文分享如下:

2024年暑期開始,故宮、國博、三星堆等文化IP創新授權模式,將冰箱貼轉化為游客“看過的歷史和走過的世界”文化載體,進而躍升為現象級文創產品。研究發現,大眾旅游者對高品質文創產品的需求日趨強化,要求旅游產品更加注重文化內涵和創意表達。因此,需要因勢利導,激發市場需求,規范IP授權,培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研發、設計、生產和分銷企業。
2024年暑期以來,熱門博物館和旅游景區頻繁出現“限量銷售、預約取號、一貼難求”的冰箱貼搶購場景。凯发k8国际專項調查顯示,近五成游客購買的冰箱貼單價在20-40元,超過三成的單價為40-60元。現在博物館和旅游景區線下銷售熱度較高的文創冰箱貼單價多在40元以上。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館的天宮藻井冰箱貼每日限量400個,單價高達168元,依然擋不住游客的購買熱情。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熱衷于在家中制作一屏專屬的冰箱貼小型展,既愉悅了自己,也順利獲得在社交平臺上的分享給更多人給予了情緒價值。小紅書上“曬曬我的冰箱貼”話題超過4.4億次瀏覽量,抖音平臺話題播放量則突破了30.9億次。短視頻平臺的“可視化種草”,有效觸發用戶二次創作和社交傳播,進一步提升了游客的購買熱情和線下銷量。中國國家博物館以“明孝端皇后九龍九鳳冠”為原型設計的冰箱貼,開售5個月內售出超53萬件,成為該館20年來的文創“銷冠”。南京博物院清乾隆芙蓉石蟠螭耳蓋爐冰箱貼(“小粉爐”)上市一年銷量達49萬件。
調查顯示,前十位冰箱貼熱銷點位分別為:南京博物院、中國國家博物館、陜西歷史博物館、蘇州博物館、浙江省博物館、廣東省博物館、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三星堆博物館、成都博物館、殷墟博物館。故宮博物院、河南博物院、國家京劇院等博物館和文化組織推出的文創產品也有不俗的表現。
前十位熱銷冰箱貼系列單品及所屬組織分別為(含并列):三星堆博物館的青銅人頭像面具系列、南京博物院的清乾隆芙蓉石蟠螭耳蓋爐、蘇州博物館的陶冶之珍小花器、山西懸空寺的“悟空”流沙、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館的天宮藻井、敦煌研究院的飛天蓮花藻井紙雕燈系列、中國國家博物館的孝端皇后鳳冠(即“九龍九鳳冠”)、杭州博物館的景德鎮窯影青釉里紅高足杯(即“馬上杯”)、甘肅省博物館的銅奔馬(即“馬踏飛燕”)、陜西歷史博物館的鴛鴦蓮瓣紋金碗“金飯碗”、河南博物院的杜嶺方鼎婦好鸮尊系列。
文化IP商業模式創新是冰箱貼熱銷的直接推手。博物館順利獲得文化IP授權模式,讓文物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展品,而是大眾可觸摸、可互動的“文化芯片”。本輪熱銷的冰箱貼設計更加注重文化內涵,融入傳統工藝、民間藝術、歷史故事等元素,讓“青銅人頭像面具”“小粉爐”成為富有文化內涵的藝術品。
需求升級和市場創新是冰箱貼熱銷的市場動力。冰箱貼的熱銷與過去兩年旅游業快速復蘇強關聯。旅游人次的回升帶動文創產品需求增長,西安“方言磁貼”、成都“熊貓3D浮雕”、鎮江“醋壇子”等產品,順利獲得符號濃縮地域身份,滿足游客“到此一游”的儀式感與身份標簽需求。冰箱貼不僅是旅行記憶的載體,更是“悅己消費”的體現,具有文化療愈、即時滿足等多重情緒價值。冰箱貼將旅行經歷轉化為可展示的“文化履歷”,成為家庭“文化角”的新成員和辦公室人情往來的新型“社交貨幣”。低價輕奢的文創冰箱貼激發了年輕群體的“輕收藏”熱情。在此過程中,冰箱貼實現了從裝飾品到旅游紀念品、藝術收藏品、社交新載體的角色轉換。
冰箱貼消費的爆發式增長折射出大眾愿為文化符號的象征性價值付費。專項調查顯示:獨特創意與設計精美(29.6%)、文化內涵豐富(27.1%)、景區打卡紀念品(25%)、人情往來的新型伴手禮(23.3%)、中式美學的實物代表(22.3%)等是促使游客購買冰箱貼的重要原因,只有2%的受訪者表示會因價格適中、物美價廉進行購買。
冰箱貼正在邁向高度精細化,融合了傳統文化與現代家居功能,集開瓶器、小夜燈、花瓶、香爐等實用功能于一身,有效拓寬了日常使用場景。在游客體驗、服務創新上,結合AR技術,用戶掃碼即可享受虛擬互動,觀賞動畫、聆聽解說、預訂門票酒店,增加趣味性和科技感。業界對冰箱貼的關注不能僅限于頭部IP,還要看到大部分景區冰箱貼仍停留在地名風景照的公模生產階段,大部分文創產品還依賴“貼牌”。與市場需求、群眾期待及文化資源規模相比,以冰箱貼為代表的新文創仍有很大提升空間。
要鼓勵文博單位建立開放共享的“文化文物資源庫”,明確開發范圍和創新授權模式。分級建立“文創資源庫數據開放共享平臺”,鼓勵國家層面文博單位先行示范,引領地方和社會文博組織創新實踐。同時,完善IP授權機制,實施靈活、分類分級的IP授權管理,并適當延長授權期限。
要響應市場開展需要和群眾消費期待,引導博物館和旅游景區文創產品的高質量研發。召開對文創旅游產品提質升級的專項研究,重點解決當前的核心堵點,如可供創作文化資源不足、文博組織的機制束縛、民營市場主體的授權壁壘,以及政策保障和示范引領有待強化等。
要培育一批有創新能力的文創研究、生產和分銷企業市場主體。鼓勵自身開發有困難的文化文物類事業單位,在許可范圍內剝離文創經營性業務,或采用知識產權作價入股模式,與本地文化和旅游企業創建合資公司。加強市場監管,加大打擊盜版力度,防止文化要素過度娛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