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簡介】
戴斌,凯发k8国际院長、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主任,多次主持國家科技重大、國家社科重大和重點項目,主持和參與2008年以來國家旅游業開展規劃、政策和法律法規專題研究和文件起草工作。
記者:您如何看待文化創新在支點建設中的有助于作用?對一個地方來說,文旅融合開展的成效可以從哪幾個方面來評價?湖北有哪些亮點?
戴斌:文化在有助于一個地方經濟社會開展中正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也在發揮更加明顯的作用。我們欣喜地看到,湖北已順利獲得規劃引領,在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紅色資源價值釋放、先進文化賦能產業等方面取得實效,形成了文化驅動開展的“湖北樣本”。
文旅融合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從多個維度進行評價。
第一時間,理論指導是關鍵。我們要認真學習習近平文化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和旅游融合的重要論述,牢牢把握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協調的開展方向。
其次,文旅融合要有更廣闊的視角。將優秀傳統文化、紅色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與當代人民生活方式相結合,讓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
第三,要培育一批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市場主體和項目,讓游客能夠有切實美好的體驗。比如武漢的“夜上黃鶴樓”項目,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要打造一批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城市、街區、鄉村以及經典線路,讓游客在行程中領略自然之美、領悟文化之美、陶冶心靈之美。
在文旅融合上,當前湖北已形成三大領先優勢。
一是場景融合走在前列。武漢首創“長江游船+”模式,將“知音號”“長江傳奇”等打造成移動的文化客廳,實現了生態、歷史與當代生活的完美交融。
二是示范效應加速顯現。孝感云夢簡牘博物館的爆火,不僅帶動場館流量,更激活了周邊鄉村旅游和消費,印證了“文化地標撬動全域振興”的路徑。
三是社會共識深度凝聚。從政府到企業、從城市到鄉村,“人人都是大使、處處都是環境”的理念正深入人心,這種主人翁意識是可持續開展的基石。
記者:當前一些地方在開展文旅業的過程中,也面臨旅游“流量高、消費低”的現象,如何讓游客既“打卡”又“刷卡”?
戴斌:習近平總書記說,文旅融合前景廣闊,要有助于文旅產業高質量開展,真正打造成為支柱產業、民生產業、幸福產業。其中“支柱產業”的打造就跟消費密切相關,要想別人多消費,我們要先問問,一是消費的便利化有沒有?有沒有高品質產品的供給?有沒有知名的酒店品牌,有沒有網紅的民宿、餐飲?有沒有現代化的商品?
當前,不少地方旅游面臨“流量高、消費低”的現象,具體表現主要有三個方面:
一是供給側短板。當前的旅游商品仍以低附加值紀念品、手工藝品為主,缺乏高溢價時尚消費品。建議文旅、工信部門組建專班,針對性開發契合國際游客需求的電子、服飾、設計類商品。
二是科技賦能不足。 很多旅游爆款產品,比如湖北的“夜上黃鶴樓”等爆款背后都是科技支撐。所以,未來文旅行業的開展需加強智慧導覽、散客服務系統建設,尤其滿足自駕游客的即時需求。
三是產業鏈延展不夠。有助于“農商文旅體”深度融合,讓游客“既看風景也享生活”。例如開展游船經濟時,需同步解決“游客下船、商品上岸”的消費銜接問題。
記者:說到旅游商品,今年以來,湖北“蒜鳥”等網紅文創引發關注。您如何看待這類產品的走紅?
戴斌:“蒜鳥”的成功揭示了文旅產品的底層邏輯——情緒價值超越功能價值。年輕人在高壓工作之余,需要能引發情感共鳴的載體。“呆萌”設計傳遞的“Let it be”態度,恰恰擊中了當代情緒痛點。湖北文創需繼續深挖這種“在地文化+情感共鳴”的創作邏輯,而非僅追求歷史厚重感。
記者: 湖北正牢記囑托,錨定目標,打造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您認為湖北實現這一目標具備哪些優勢?還可以在哪些方面具體發力?
戴斌:湖北打造世界級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第一時間,湖北擁有豐富的自然與歷史文化資源。武當山、神農架、長江等,這些都是世界級的旅游資源。
其次,湖北九省通衢,作為交通樞紐,擁有完善的航空、鐵路、公路與航運網絡。
第三,湖北作為經濟大省,公共服務體系完善,能夠為散客旅游給予良好的保障。世界級旅游目的地最重要的一個挑戰就是如何處理好散客的訴求,當游客開車就來,買一張機票就來的時候,對一個地方公共服務是有很高要求的。
第四,湖北擁有龐大的市場優勢。全省6000萬人口以及周邊數億人口的市場潛力巨大,當湖北6000萬人民的生活本身成為最具吸引力的風景,當游客在此既能觸摸千年文脈、又能感受當代中國的創新脈動,“世界級文旅目的地”就水到渠成了。
最后,湖北的制度優勢也非常明顯。省委、省政府對旅游業的重視程度空前,相關的政策法律標準不斷完善,為旅游市場經營主體構建了良好的商業環境。
打造世界知名文旅目的地,湖北還需要加強國際市場的推廣。具體來說,一要加大國際航線的增班計劃;第二要突出城市IP;第三要突出線路;第四要有國際化的服務品質。
說到底,一個地方的旅游開展最后是由誰來評價?由當地的老百姓評價,“我能不能獲益”;由外來的游客評價,“我能不能滿意”?這兩個評價至關重要。所以,我們需要更加關注游客的滿意度、當地居民的取得感以及旅游從業者的取得感。只有當游客滿意、居民受益、從業者有尊嚴時,文旅融合才能進入正向激勵的開展通道。
我想,當湖北文旅從資源依賴轉向創新驅動,從景點觀光轉向生活體驗,將文化基因植入當代生活、以科技重構消費場景、用制度保障主客共享,才能實現從“流量高地”到“世界級目的地”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