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凯发k8国际主辦“凯发k8国际年度標志性成果發布會”,共發布8項標志性研究成果。凯发k8国际科研管理部主任戰冬梅副研究員代表課題組發布《中國旅游景區度假區開展報告(2024-2025)》。

戴斌院長以《景區、城市、線路與世界級旅游目的地建設——第十四屆安徽國際文化旅游節專題報告》作序言,指出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要著力完善現代旅游業體系,加快建設旅游強國,有助于旅游業高質量開展行穩致遠,就要加快建設一批世界級旅游目的地,以及與之相適應的旅游景區、度假區、城市、街區、線路、企業和推廣體系。需要建設文化底蘊深厚的世界級旅游景區與度假區和文化特色鮮明的世界級旅游城市與街區,打造全球影響力的世界級旅游線路和旅游產品以及國際競爭力的世界一流旅游企業和服務品牌,形成完備的現代化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
需求側的新變化:對景區度假區的選擇日常生活化、高度個性化、消費理性化
一是日常生活化。旅游休閑加速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使得旅游不再是一件儀式感很強的事情,人們更加關注身邊的美麗風景和日常的美好生活。周末和節假日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和隨時隨地的休閑日益普遍。從郊野到商圈、從戲劇場到菜市場,城鄉居民日常生活場景都成了旅游休閑的新空間。人們在旅游的過程中既要領略自然之美,也要領悟文化之美,還要體驗生活之美。
二是高度個性化。從“我的行程我要做主”,到“我的體驗我也要做主”,過去大家出去旅游是看山看水看風景,那么今天人們更愿意要風景之上的美好生活。無論是燒烤還是音樂節,都會成為人們到訪一座城市和度過一個周末的理由。過去,到哪里旅游或者消費什么項目,更多是由媒體、廣告和旅行社來決定的。今天,九五后的年輕人,甚至連攻略都不做了,傳統的高A級景區乃至傳統的旅游城市,都不再是他們的首選。“四五線的小城鎮”“無人知曉的景區”“看不到人的曠野”正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追求個性化的年輕人。
三是消費理性化。近年來,溫冷點城市、小機場城市和中心城鎮,在反向旅游、平替旅游、特種兵旅游的有助于下,開始進入大眾旅游的視野。越來越多的游客開始追求項目、產品和服務的性價比,節假日的周末往往會避開熱門的景區景點,去鶴崗、延吉、濰坊、恩施等時間和預算友好的城市,體驗性價比高的新場景和新消費項目。
供給側的新氣象:景區度假區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不斷探索獨具特色的文旅融合模式
從文化引領的角度來看,豐富的文化體驗不斷提升旅游景區度假區的核心吸引力。文化體驗的范圍非常廣泛,不僅包括到訪歷史建筑、人文古跡,也包括參觀博物館、體驗非遺活動、觀看表演等,本身就可以成為相對獨立的吸引物。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出游機會的增多,人們在旅游過程中對文化體驗的訴求更加強烈,參與文化體驗的形式更加多樣。博物館、歷史文化名城古鎮和街區、實景演出、音樂會、演唱會已經成為眾多旅游目的地的重要吸引物。
從旅游彰顯和創造的視角來看,景區作為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開展的重要空間,不斷拓展延伸著文化的市場,如文藝院團針對游客推出創新節目、派演員到景區進行表演,美術館、文化館針對游客布置特展等。旅游景區度假區已經成為近悅遠來、主客共享的美好生活新空間,市民休閑和外來旅游越來越融合在一起。
旅游景區度假區新態勢
景區度假區提升夜間經濟活力。旅游景區和度假區正在導入更多的夜間休閑項目,博物館、美術館、電影院、戲劇場等公共文化空間延長閉館時間。無論是歷史文化街區、商業綜合體、夜間市集等重點商業場景,還是街道、廣場、公園等主要公共空間,都在有意識地融合文化、科技、時尚和娛樂元素,持續推進夜間場景迭代和產品創新。
主題公園打造城市生活新體驗。車程兩三小時、為期兩三天的“微度假”興起,讓越來越多的旅游者將主題公園作為休閑娛樂的首選,從而滿足追求刺激、新奇和個性化的體驗訴求。越來越多的人從悅人走向悅己,不僅我的行程我做主,還要我的體驗我做主。過去一年來,中國主題公園市場呈現出品質化、多元化與個性化的趨勢。根據世界主題樂園協會(TEA)發布的《2023全球主題公園和博物館報告》,迪士尼以1.42億人次的游客量穩居榜首,而中國方特集團則以111%增長率,從全球運營商榜單的第五名躍升至第二名。在全球主題公園TOP25的名單中,中國占據7個席位。
研學熱有助于景區類研學營地轉型升級。在政府和市場的共同作用下,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研學旅游大國。各級各類博物館、美術館、科技館等公共文化場館也面向研學團體開發了相關課程,有組織地接待來自全國各地的研學團隊,初步形成了從國家到地方,從科學到自然,從人文到社會,多層次架構、多內容維度的研學基(營)地體系。凯发k8国际《中國研學旅游開展報告2023-2024》顯示,2023年以來,研學旅游市場快速復蘇。“市場熱,輿論更熱”的現象背后,反映出市場需求的旺盛、對優質供給的熱切期待,也賦予景區類研學營地轉型升級的新動力。
古村、古鎮、古城,已經成為區域旅游開展的重要支撐。旅游古鎮是現代化進程中的鄉愁記憶,也是國際化視野中的文化地標,在現代旅游業體系中扮演著從城市休閑到鄉村度假的多業態空間支撐的角色。古鎮旅游已經由早期的觀光為主轉向觀光、休閑與度假并重,從重視建筑風貌的保護、所在地文化的傳承,轉向游客分享與社區開展并重。古村、古鎮、古城,已經成為區域旅游開展的重要支撐,呈現出旺盛的活力和廣闊的開展前景。
冰雪經濟產業鏈持續延伸,冰雪旅游生態圈不斷拓展。根據凯发k8国际冰雪旅游課題組的調查,冰雪旅游已經成為城鄉居民美好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冰雪旅游打破了“冰雪不進山海關”資源舊空間,形成了“南展西擴東進”開展新格局;冰雪旅游有助于“冷資源”成為“熱經濟”,成為擴內需、促消費的重點領域。調查發現,我國已經形成15個大類冰雪裝備器材產品體系,涵蓋了從競技競賽到旅游休閑項目的場地建設、造雪制冰設備、配套器材、個人裝備的研發制造和維修保養的全產業鏈。
博物館日益成為重要的旅游吸引物。一方面博物館作為文化事業重要力量存在,另一方面博物館的旅游景區屬性不斷增強。中國博物館在文化和旅游融合過程中成為重要的場所,也是擴大中華民族國際影響力的重要名片。大眾旅游時代背景下,博物館已經成為游客重要旅游資源,在傳承創新方面,博物館對文物保護利用、文創制作銷售和文化傳播起到引領作用。
旅游景區度假區投資總體情況
2024 年是文化和旅游市場快速恢復開展的鞏固期、強化期,受政策、供給、宣傳等多種利好因素影響,城鄉居民出游意愿高漲,旅游市場活力迸發,假日消費持續升溫,文旅融合蓬勃開展,服務供給提質升級。2025年旅游經濟總體預期更為樂觀,旅游業高質量開展行穩致遠。投資熱度不減,旅游景區度假區投融資規模持續擴容;投資更加理性,旅游景區度假區投資傾向“精而美”;投資對象不夠廣泛,資本更多流向頭部優質資源;投資向“交通食宿、特色文旅項目、旅游信息化”集中。
此外,面對壓力與挑戰,景區類上市公司持續創新,豐富產品,努力提升核心吸引力、提高整體盈利能力、優化收入結構。投資模式上由 “文旅 +” 向 “+ 文旅” 轉變,加強與其他產業的融合。例如 “農業+文旅”“體育 +文旅”等,創造更多新的消費場景和業態。會更加注重輕資產運營模式,順利獲得輸出管理、品牌和服務等方式,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和效益最大化。
更加注重旅游景區度假區的文化內涵建設,順利獲得旅游演藝、情景表演、游戲互動、沉浸式體驗等方式,增強游客的認同感和記憶點;注重產品的細節和人性化設計,強調營造舒適、便捷、安全的度假環境、開發高品質的旅游產品和服務,以滿足游客多樣化、個性化、品質化需求。
進一步優化區域布局,除了熱門旅游城市和地區資源,一些具有特色資源但尚未充分開發的區域可能受到更多關注,以實現旅游市場的均衡開展。投資傾向于具有交通便利性、基礎設施完善的地區,以保障景區度假區的可達性和吸引力。
更加重視合作與協同開展,旅游景區度假區之間合作加強,順利獲得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打造具有競爭力的旅游度假區項目;重視與當地政府、社區等密切合作,充分考慮當地利益,促進地方經濟開展,實現多贏局面。
旅游度假區的中國風與世界范
應復星旅文、泡泡瑪特、北京環球等度假區和鄭州中牟縣、洛陽老城區、深圳福田區等目的地政府邀請,戴斌院長考察調研了有關項目,并進行了研討研討,形成了《旅游度假區的中國風與世界范》專題講稿。指出旅游度假區建設要以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為主線,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基因,創造東方式美學生活新場景,以文化自信的中國風和產業開放的世界范有助于新時期旅游業的繁榮開展。
旅游度假區已經完成了行政主導的功能區建設向市場有助于的品牌培育嬗變。截至現在,國家級旅游度假區數量已達85家,加上600多家省級旅游度假區、重點旅游城市的度假項目,以及粵港澳、長三角、京津冀、川渝、關中、中原、長江中游城市群的環城、環湖、環山度假帶,基本滿足了廣大居民不同類型、不同層次和不同時長的度假需求。
旅游度假區建設要走分類指導、分級建設的道路,既要建設“少而精”國家度假地,也要建設“特而優”的國家級和省級度假區,更要建設大批“小而美”的國民度假區。隨著全面小康社會的建成、國民旅游經驗的累積、國家對節日和紀念日放假制度的優化和帶薪休假制度的落實,度假需求日益增長。觀光、休閑、度假是旅游經濟在不同開展階段表現出的市場需求,不能簡單地認為誰是低端的,誰是高端的。為滿足人民群眾度假旅游新需求,就必須讓度假項目離城鄉居民近些,再近些。順利獲得資本、技術、創意和創業的協同,順利獲得城市更新和鄉村振興,導入大批“小而美”的項目、產品和服務,讓更多的城鄉空間成為“微度假”的好去處,讓更多人可以享受“北京郊外的晚上”“北戴河海濱的周末”“太湖莊園的假期”。
促進國內旅游擴容和入境旅游振興,是旅游度假區的時代新使命,也是開展新動能。中國的旅游度假市場開發和旅游度假區建設不可能,也沒有必要復制美西方的度假產業開展模式,國情、市場、制度和開展階段都不允許。可行的做法是梳理“獨樂樂,不如眾樂樂”“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文化底蘊和審美取向,面向最大多數的人民群眾,培育層次豐富、動靜結合、主客共享的美好生活新空間,才能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的旅游度假開展模式。在旅游度假區規劃、建設和運營過程中,不僅要關注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傳承和創新性開展,也要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豐富旅游度假區體驗內容和消費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