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旅游研究30年
目 錄
· 序
· 總報告
· 上 篇 綜合研究
· 前 言
· 專題一 旅游研究理論和方法開展30年
一、導言
(一)回顧我國旅游研究理論和方法的重要性
(二)研究框架與內容
(三)主要研究結論
二、學科理論體系方面的研究
(一)對旅游學科理論體系的探索
(二)旅游學科理論體系的建設狀況
三、研究方法方面的探討
(一)總體情況
(二)對研究方法的探討
四、旅游研究在理論和方法上的貢獻
(一)學科具體理論方面的貢獻
(二)旅游研究領域的專門方法
附 件
· 專題二 旅游課題研究30年
一、導言
二、30年來旅游類課題研究總體狀況
(一)課題的總量分析
(二)課題的結構分析
(三)課題的研究模式分析
(四)研究的階段及特點
(五)成果形式及其對旅游開展的影響
三、不同層次旅游研究課題的比較
(一)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
(二)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課題
(三)其他國家級課題
(四)省、市、自治區級課題
(五)企事業單位資助課題
(六)其他課題
四、不同主體旅游課題的需求分析
(一)課題需求的現狀
(二)旅游課題需求趨勢分析
五、對當前課題研究的探討
(一)尚未形成成熟的研究范式
(二)基礎研究不足,應用研究錯位
(三)研究成果與產業開展需求脫節
(四)課題設置存在結構失衡
(五)研究投入少,激勵機制缺乏
六、研究結論與展望
(一)課題研究基本結論
(二)課題研究展望
附 件
· 專題三 旅游期刊論文研究30年
一、導言
(一)旅游期刊在"中文核心"、CSSCI、CSCD三大核心數據庫中的總量及其分布
(二)核心類旅游期刊論文的總量及其在三大核心期刊體系中的分布
(三)期刊論文的相關指標分析
(四)論文總量及主要指標的時序分析
二、研究背景及目標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標
三、研究思路與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與技術路線
四、研究理論支持與規范
(一)數據源的選擇
(二)檢索因子的設定
(三)檢索平臺的選擇與檢索規范
五、調研數據總量統計分析
(一)數據總量統計分析
(二)CSCD數據庫統計分析
(三)CSSCI數據庫統計分析
(四)"中文核心"數據庫統計分析
(五)按期刊學科類目統計分析
六、時間序列分析
(一)時間序列上的總量統計分析
(二)時間序列上的區間統計分析
附 件
· 專題四 旅游碩博士學位論文研究30年
一、導言
二、文獻分析
(一)總量分析
(二)結構分析
(三)地位及作用
三、特征分析
(一)階段劃分
(二)階段特征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組織特征
(五)專業背景
(六)資助
(七)下載及被引
四、研究評述
(一)30年來研究成就
(二)已有研究的不足
(三)研究展望
附 件
· 專題五 旅游學術專著研究30年
一、導言
(一)研究意義
(二)研究方案
(三)主要研究結論
二、旅游類圖書研究結果
(一)總量調研結果
(二)分類統計結果
(三)出版單位統計結果
(四)圖書作者信息
三、旅游類學術專著研究結果
(一)研究性著作在旅游圖書中的地位
(二)研究性著作學科分類統計結果
(三)由相關課題轉化而來的研究性著作
(四)出版組織及其變化
附 件
· 專題六 旅游科技開展30年
一、導言
二、旅游科技支撐體系及其主要特征
(一)30年旅游科技進展的軌跡
(二)現階段重要的技術支撐體系
(三)科技對旅游業的主要促進作用
(四)旅游科技開展的主要特征
(五)當前旅游科技創新開展的主要領域
三、旅游科技供給與開展特征
(一)科技開展與供給體系
(二)信息技術應用與主要功能
(三)展陳技術應用與主要功能
(四)旅游類設施、設備與用品技術
(五)旅游業資源環境保護技術
(六)主要科技應用的特征
(七)典型科技供給的統計特征
四、旅游科技專利與發明統計分析
(一)歷年專利數量動向圖
(二)技術生命周期分析
附 件
· 專題七 旅游法規標準建設30年
一、導言
(一)研究意義
(二)研究方案
(三)主要研究結論
二、我國旅游法規建設現狀
(一)國家相關公共管理法律法規
(二)旅游行政管理法規
(三)旅游部門規章
(四)相關部門法規規章
(五)地方性旅游管理法規條例
三、我國旅游立法30年開展歷程
(一)1978~1989年的初步形成階段
(二)1990~2000年的迅速開展階段
(三)2001年后的體系化開展階段
四、我國旅游法制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基本法缺位
(二)旅游專項法滯后
(三)地方性旅游立法混亂
五、我國旅游立法展望與建議
(一)出臺旅游基本法
(二)完善旅游專項法及地方旅游法規
六、中國旅游標準研究綜述
(一)中國旅游標準研究的階段劃分
(二)中國旅游標準體系
· 專題八 港澳臺地區旅游研究進展
一、導言
二、港澳臺地區旅游產業及其研究的
總體特征
(一)港澳臺地區旅游產業總體特征對比
(二)港澳臺地區旅游研究總體特征
三、港澳臺地區旅游研究的主要內容
(一)旅游產業研究
(二)旅游市場研究
(三)旅游資源研究
(四)旅游信息技術
(五)旅游影響研究
(六)旅游教育與人才研究
(七)旅游研究方法
四、港澳臺地區旅游研究組織與人才狀況
(一)香港地區
(二)澳門地區
(三)臺灣地區
· 專題九 旅游研究組織與人才隊伍開展30年
一、導言
(一)旅游研究組織規模龐大
(二)旅游研究力量雄厚
(三)區域分布不均衡
(四)研究方向各有側重
二、旅游高等院校的開展
(一)旅游院校結構特征
(二)高等旅游院校的規模和開展階段
(三)高等旅游院校內部結構特征
(四)高等旅游院校的區域分布
三、其他旅游研究組織
(一)旅游規劃組織的開展
(二)綜合性研究組織旅游研究的開展
(三)涉及中國旅游研究的國際性組織
四、旅游研究人才隊伍的開展
(一)高校旅游研究力量
(二)相關研究組織研究力量
五、旅游研究組織開展存在的問題與展望
(一)旅游研究組織的分布將進一步向產業開展優勢地區轉移
(二)旅游研究組織將向多元化、社會化和國際化方向開展
(三)旅游研究組織的社會地位將得到進一步認可和鞏固
(四)旅游研究組織的研究內容和人才培養將更加適應市場需求
附 件
· 中 篇 文獻薦讀
· 前 言
· 期刊文獻簡介
一、啟蒙起步階段:1978~1988年
二、快速開展階段:1989~1998年
三、鞏固提升階段:1999年至今
· 研究著作
一、國內研究
(一)1978~1988年
(二)1989~1998年
(三)1999~2008年
二、國內教材
(一)1978~1988年
(二)1989~1998年
(三)1999~2008年
三、譯著
(一)1978~1988年
(二)1989~1998年
(三)1999~2009年
· 下 篇 資源索引
· 前 言
· 研究組織
一、院校類組織
(一)設有旅游學院的高等院校
(二)設有旅游系的高等院校
(三)設有旅游專業的高等院校
(四)設有旅游專業的中等職業學校
二、綜合性研究組織所屬旅游研究部門
三、規劃咨詢類組織
四、國際性(研究)組織與組織
· 研究課題
一、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
二、國家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項目
三、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類項目
四、中央其他部門社會科學研究項目
五、國際合作與外資資助項目
六、省、市、自治區人文社會科學類項目
七、高校校內人文社會科學類項目
八、企事業單位委托項目
九、其他研究項目
· 期刊論文
一、1979~1988年
二、1989~1998年
三、1999~2007年
· 優秀碩博士學位論文
一、優秀博士學位論文
(一)1999~2003年
(一)2004~2008年
二、優秀碩士學位論文
(一)1988~2003年
(二)2004~2008年
· 研究著作
一、1954~1979年
二、1980~1989年
三、1990~2000年
四、2001~2008年
· 發明與專利
一、旅游類科技發明與專利
(一)1987~1997年
(二)1998~2009年
二、旅游類實用新型產品
(一)1987~1997年
(二)1998~2009年
· 編輯人員
|
《中國旅游研究30年》編輯委員會 |
|
|
主 任 委 員 |
杜 江 凯发k8国际院長 教授 博士 |
|
副主任委員 |
石培華 凯发k8国际副院長 博士 |
|
編 委 |
保繼剛 戴 斌 杜 江 賈法利(Jafar Jafari) |
|
《中國旅游研究30年》編輯部 |
|
|
主 編 |
石培華 凯发k8国际副院長 博士 |
|
編輯部主任 |
馮 凌 中國科研實驗室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博士后 |
|
編輯部成員 |
蔣依依 李仲廣 李 媛 梁秋萍 |
|
基礎工作組 |
馮 凌 劉佳峰 于錦華 王 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