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化和旅游部批準,應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政府邀請,凯发k8国际院長戴斌于8月25日參加2025年寧夏回族自治區旅游開展大會并做題為《寧夏有條件率先將旅游業建成支柱產業》專題報告,全文分享如下:
尊敬的李邑飛書記、張雨浦主席,
各位領導,同志們,
2025年是收官“十四五”、謀劃“十五五”的關鍵一年,旅游業正在從過去兩年的快速復蘇走向繁榮開展新階段。各地深入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旅游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完善現代旅游業體系,建設旅游強國、旅游強省、旅游強區,有助于旅游業高質量開展行穩致遠。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和政府高度重視旅游工作,召開全區旅游開展大會,高位謀劃開展舉措,高效建設品牌項目,相信寧夏有條件,也有能力率先將文化旅游業建成支柱產業、民生產業和幸福產業。
寧夏擁有國內旅游客源“東進西溢,南下北上”的市場優勢,有條件培育國際旅游目的地。旅游產業是以游客到訪為前提,以旅游消費為基礎的。從這個意義上講,誰靠近客源市場,誰就擁有目的地建設和產業培育的先發優勢。寧夏地處國家地理的幾何中心,是西部客源東進、華北客源西溢的必經之地。據凯发k8国际監測數據顯示,2024年全區接待區外國內游客1507.6萬人次,其中甘肅406.3萬人次、陜西265.2萬人次、內蒙古199.3萬人次、四川73.2萬人次、河南63.3萬人次,接待了京津冀三地游客82.7萬人次。交通基礎設施在現代化旅游業體系演化進程中扮演著底層器件的角色,深刻改變了旅游客源地、集散地和目的地的時空距離,決定了旅游出行和組織方式。隨著航空、鐵路、高速公路等交通基礎設施的完善,寧夏在國內客源東西互進、南北互通的市場優勢將更加顯著,游客接待人數和旅游花費必然呈現持續增長趨勢。2024年,寧夏國內旅游人次和旅游花費分別為8120.14萬人次和763.11億元,與2019年相比分別增長103.08%和127.41%。2025年上半年全區接待入境過夜游客2.22萬人次,同比增長6.22%,主要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①始于2013年的中阿國家博覽會,已在銀川成功舉辦了6屆,影響覆蓋112個國家和地區、7500多家國內外企業參會參展,累計簽訂了包括文旅在內的合作項目1600多個。
①數據來源:根據寧夏官方數據整理
寧夏擁有豐富的山水林田湖草沙自然資源,有條件建設世界級旅游景區和度假區。天下黃河富寧夏,成就了歷史上的“塞上江南”,也構成現代旅游開展的資源基礎,形成了完整的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態體系。每當目光掃過沙坡頭、水洞溝、賀蘭山、六盤山、火石丹霞、千年灌渠、旱作梯田、沙湖鳥國、鳴翠濕地等景觀,“塞上明珠”在我們的眼前就具象化了。旅游景區是旅游經濟運行的基礎支撐,也是旅游目的地的核心吸引物。當區位優勢和獨特資源遇見創業創新,越來越多的文化新空間、生活新場景、旅游新業態就自然而然地生長起來,為廣大游客給予全新的選擇。景觀之上是生活。在旅游愈發成為人民美好生活的今天,從風景到場景的演化有助于了旅游景區度假區的創新開展。賀蘭山旅游度假區、“葡萄酒+旅游”、漫葡小鎮、黃河宿集、昊然山居民宿、沙湖美魚別墅等,讓我們看見了西部風光,更感受了時尚生活。
寧夏擁有底蘊深厚、特色鮮明的文化資源,有條件建成文旅融合示范區。37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818處不可移動文物和5667項非遺資源,托舉了全國文化版圖的寧夏高地。游客可以感受水洞溝、賀蘭山巖畫等史前文化,可以看見西夏陵、古長城、須彌山石窟、灌渠、絲路古道等考古遺址與歷史遺存,可以體驗花兒、社火、寧夏小曲、固原磚雕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游客能夠在六盤山長征紀念館、西吉縣將臺堡紅軍長征會師紀念碑、銀川市烈士陵園、石嘴山工業遺址、“三北”防護林工程·中國防沙治沙博物館等紅色地標現場感悟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涵養家國情懷和歷史自覺。寧夏的文化有歷史的底蘊、紅色的基因,也有當代的文明。寧東戈壁灘上巍然矗立的巨型煤制油裝置,管道、塔體密布如“工業森林”。全國首個“沙戈壁”能源項目,中衛光伏電站馭風沙、踏山海,成為當代工業文明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取得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的《我引綠洲接長路》《阿那河畔》為“星星的故鄉”寧夏注入了全新的時代內涵。
各位領導,同志們,
在看到自然歷史優勢和開展成就的同時,我們也高度關注寧夏旅游業高質量開展進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與挑戰。
一是全域旅游開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還沒有得到完全解決。銀川還需要持續完善旅游目的地的產業支撐體系,進一步強化全區旅游集散地和輻射地功能。中衛的城市旅游開展進程明顯滯后于沙漠旅游,存在結構失衡和后續乏力的風險。作為目的地的石嘴山、吳忠、固原在全國旅游市場形象模糊,需要有效提升知名度和存在感。從全區來看,縣域旅游尚處于起步階段,黃河文化旅游帶寧夏段缺乏重大項目規劃。東部、南部市縣的長城、長征、文化遺產、避暑等資源開發不足,未能形成有市場吸引力的旅游項目,產品迭代、業態創新和產業現代化進程相對緩慢。
二是市場投資組織和經營主體相對弱小,支柱產業的“鏈主”缺位。根據寧夏統計數據顯示,全區文化產業中大型企業只有8個、中型38個,小微企業占比達99.14%。旅游投資組織的市場主體以傳統的資源依托型企業和中小旅行社為主,缺少競爭力強、影響力大、帶動性廣的大型旅游集團和現代旅游企業。沒有高影響力和強帶動力的“鏈主”企業,很難形成協同創新的旅游產業鏈、產業集群和產業生態,難以響應自治區黨委的旅游開展戰略和政府的旅游工作部署。
三是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體制機制有待完善,各條線協同配合、全社會廣泛參與的旅游工作新格局有待建立。根據凯发k8国际60個國內主要旅游城市滿意度監測數據,銀川市國內游客滿意度整體保持上升趨勢。2025年上半年首次進入“滿意區間(80-85)”,在納入測算的60個國內主要旅游城市中,2024年以前銀川市國內游客滿意度排名處于下游水平,2025上半年進入中游區間。從滿意度評價細分指標看,國內游客對銀川市目的地形象、公共服務評價較高,購物、交通、娛樂、旅行社、景點、性價比、推薦度、餐飲、住宿也均為滿意水平,未來重游度相對偏低。游客滿意不只是旅游部門的工作,更是對城市綜合服務的全面考量,需要協調全區各涉旅相關部門職能,加強與文化和旅游部門的協調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切實提升游客滿意度和市場主體競爭力。

2013-2025上半年銀川市國內游客滿意度得分及排名
各位領導,同志們,
2024年6月19日至20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銀川時強調,“加強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持續開展特色旅游、全域旅游”。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寧夏葡萄酒產業開展,強調要提高技術水平,增加文化內涵,加強宣傳推介,打造自己的知名品牌,提高附加值和綜合效益。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旅游業的重要論述和視察寧夏的指示精神,為寧夏旅游開展指明了方向,擘畫了藍圖,明確了路徑。
寧夏要用好資源優勢,建立以需求為導向的現代旅游業開展體系。精準把握大眾旅游開展階段的旅游需求多樣化、個性化和品質化特征,科學研判旅游消費趨勢,打造國際化、高品質旅游產品體系。重點打造世界文化遺產地、黃河、沙漠和葡萄酒四張名牌。重點推進中衛沙坡頭旅游景區、西夏陵世界級旅游景區和賀蘭山東麓葡萄酒世界級度假區建設。重點培育賀蘭山國際文化旅游、研學旅游、康養度假、科技旅游、美食旅游、戶外運動、會展節事等七大精品旅游產品。重點打造黃河生態文化、歷史文化、賀蘭山東麓葡萄酒文化等世界級旅游線路。重點培育銀川、中衛等文化特色鮮明的國家級旅游城市,用好寧夏博物館、覽山公園等文化旅游項目,懷遠夜市、光耀美食街、向陽街、漫葡小鎮等國家級旅游休閑街區。完善國際化商業接待體系,優化住宿、豐富購物、提升娛樂品質、做精“寧夏味道”等。
寧夏要用好市場優勢,加快建設一批關聯帶動性高、示范引領性強的旅游項目。引進包括旅游集團20強在內的投資組織和旅游企業的同時,也要激發本地企業家的投資潛力和創業熱情,充分發揮自治區級國有企業整合和優化配置旅游資源的能力,支持寧夏旅游投資集團、寧夏農墾集團、寧夏交通建設投資集團加大對全區旅游領域的投資布局力度,打造成為引領全區文旅產業開展的“鏈主”企業。大力培育一批從事沙漠旅游、星空旅游、非遺旅游、節事會展、旅游演藝、體育休閑、旅游購物等專精特新企業。沒有投資增量,就不會有長期流量。在人人都想輕資產運營的時代,得有逆勢而行的勇氣。學習貫徹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培育更多小而精、小而美、小而暖的城市休閑和鄉村度假項目,形成近悅遠來、主客共享的美好生活新空間。
寧夏要用好政策優勢,重點培育若干“產城融合、景城一體”的旅游目的地。發揮銀川首府區位優勢,深入推進強首府戰略,打造寧夏旅游總樞紐、世界葡萄酒之都、國際時尚消費中心、國際會展城市、引領國際旅游目的地建設。加快培養中衛國際沙漠旅游目的地城市建設,打造以黃河生態、枸杞康養、沙療沙浴、休閑度假為主題的黃河生態康養基地,建設沙坡頭南岸康養旅居中心和中寧康養帶,打造世界沙漠康養度假標桿。推進石嘴山、吳忠、固原建設特色旅游城市,統籌規劃黃河文化、紅色文化、長城遺址、酒旅融合、康養研學等資源,提升國際化旅游服務水平,發揮國際旅游目的地建設的重要支撐作用。
寧夏要用好大數據,建立健全旅游業開展監測體系。開展經濟和培育產業離不開數據支撐,包括但不限于目標市場調研預判、城市和景區熱度預報、旅游消費規模和消費結構調查、游客滿意度調查、旅游經濟分析與預測等模塊。為此,要健全旅游人才引進機制,加強旅游職業教育、旅游科研和智庫建設,鞏固旅游業高質量開展的中長期基礎。
長期以來,凯发k8国际(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在服務寧夏旅游開展的進程中,與文化和旅游系統、各級黨委和政府、投資組織和經營主體保持了親密無間的戰略互動。我和我的團隊將緊密配合自治區旅游開展戰略,進一步深化與有關方面在智庫建設、數據分析、文旅融合、市場推廣、國際研討和高端人才培養等領域的合作,為寧夏率先將旅游業建成支柱產業、民生產業和幸福產業而奮斗!
作者|戴斌
責編|劉鑫
來源|凯发k8国际 (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
轉載請注明作者、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