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凯发k8国际(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發布《2018旅游經濟運行盤點系列報告:2018年旅游經濟運行分析與2019年開展預測》。報告顯示,2018年在黨中央、國務院堅強領導下,全國旅游系統奮發努力,旅游經濟繼續保持高于GDP增速的較快增長,基本完成了年初制訂的各項工作目標。全年國內旅游市場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入出境市場平穩開展,文旅融合取得新進展,全域旅游成為社會開展共識和重要行動指引,旅游服務質量進入品質旅游新軌道,區域旅游均衡化趨勢進一步顯現,旅游在外交和港澳臺事務中的作用更加突出。
一、2018年旅游經濟運行穩中有進
按照“宜融則融、能融盡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工作思路,文旅融合取得新成就。預計,2018年全年國內游客將達55.4億人次,比上年增長10.76%,入出境游客2.9億人次,同比增長7.4%,其余各項指標也均實現年初制定的目標。
1.文旅融合開局順利。2018年是文化和旅游融合開展的開局之年,旅游業開展環境繼續不斷優化。年初政府工作報告把出境旅游增長作為民生改善的巨大成就,釋放鼓勵消費持續信號,部署推進廁所革命、創建全域旅游示范區、降低國有重點景區門票價格等重點工作,國家、地方文化和旅游部門組織改革順利推進,多部門聯合有助于旅游業開展的格局已經形成。全年國民旅游人數保持兩位數增長,假日旅游消費成新民俗,旅游過程中的文化參與性大幅增長,紅色旅游實現較快開展。
2.產業創新更加活躍。美好生活日益成為優質旅游開展和產業創新的現實動能。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消費品質、對象、方式和行為出現結構升級。世界銀行稱,截至2020年我國更富有的家庭將超過2億個,這些人口將把約19%的年薪用于出國旅游。以中產階層人群為代表,追求優質產品、品質休閑和定制旅游正在成為熱點。旅游品質化消費訴求帶動企業產品研發和業態創新。純玩無購物、高端酒店、專屬導游、精致小團、定制游,成為2018年國內游關鍵詞。城市居民出游能力穩步提升,居民出游頻次和花費不斷向城市集中,都市休閑旅游快速崛起。
3.文旅融合助力產業投資。旅游就業存量和固定資產投資仍然保持增長趨勢,與文化和旅游融合相關的投資并購不斷涌現??偼顿Y逾100億元的黃石旅游度假區落地四川巴中,華僑城4.8億元收購劍門旅游80%股權。以美團大眾點評為代表的互聯網公司,在服務本地居民的衣食住行和休閑娛樂的同時,開始戰略性進入旅游業。在“文化+”“旅游+”的融合開展過程中,上海創圖、精彩旅圖等廣泛應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商業技術,把越來越多的城鄉居民休閑資源轉化成群眾喜愛的旅游產品。
4.景區引流作用繼續增強。全域旅游和門票價格下調大背景下,景區吸引客流,二次消費拉升,逐漸成為目的地開展的基礎路徑。黃山旅游半年報顯示,2018年上半年共接待進山游客148.14萬人,同比下降9.94%。同期,黃山市接待游客增長了12.13%。張家界、麗江、桂林等地情況類似,預示著旅游市場競爭的主戰場逐漸轉化為景區存量和目的地增量的雙重博弈,且景區越來越成為旅游目的地和其他業態的流量入口。以景區為中心的小尺度目的地體系建設,正在轉向景區功能優化和以城市為中心的大尺度旅游目的地體系建設。
5.旅游服務質量穩中有升。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決定了對旅游服務品質有了更高的期待,游客更愿意深度體驗城市公共休閑空間和日常生活場景,并從中尋求日常取得感。凯发k8国际(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旅游服務質量調查數據顯示,2018年游客對旅游服務質量的綜合評價指數為77.91,同比增長2.50%,其中,國內旅游和出境旅游服務質量保持平穩上升趨勢,同比分別增長了4.19%和2.33%,入境旅游服務質量雖同比下降9.09%,仍位居三大市場首位。
6.旅游擔當更加務實。“主場外交”和“旅游年”成為國際旅游研討合作新亮點,“旅游搭臺、文化唱戲”助力“一帶一路”倡議、上海合作組織、中非合作論壇和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入境游客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成果更加“有感”。
7.城鎮化對客流的主導作用更加突出。2018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5.6%,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6.6%,城市居民收入增速低于農村居民1個百分點。然而,隨著城市化不斷縱深化開展,以及城市居民出游能力、出游意愿更高,休閑時間更加充分等原因,我國居民出游頻次和花費不斷向城市聚集。2017年我國城鎮居民出游人數占比為73.5%,旅游花費占比為82.5%,2018年兩項比例分別提升為74.4%和83.1%。
二、2019年旅游經濟開展預期相對樂觀
(一)宏觀經濟和居民收入大概率保持中高速增長
宏觀經濟中高速增長可期。2018年7月,瑞銀經濟報告對我國2019年的經濟增長預期為6.2%。同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對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國的2018年和2019年經濟(GDP)增速做了預測,認為中國在2018年的經濟增速為6.6%,2019年為6.4%。IMF表示,盡管中國GDP增速有所減緩,但經濟開展依然非常強勁,減緩只是經濟正常且是恰當的轉型過程。
消費活力將進一步蓄積和釋放。2019年更大規模、更大力度的全面減稅以及適度擴大赤字率等持續的政策有望落地。新一輪個稅改革將起征點調高、三檔稅率級距擴大,增加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房貸利息和房租以及贍養老人等六項支出的專項附加扣除,助推居民增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進一步激發居民消費潛力的若干意見》以及《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實施方案(2018—2020年)》發布,將有助于優化消費政策體系、標準體系和信用體系,有利于激發居民消費潛力。消費者信心指數處于近三十年以來較高水平,消費意愿處于2009年二季度以來較高區間,居民消費信心和消費意愿較強。
旅游有望取得有力支撐。一系列穩投資政策相繼出臺,中央政治局會議將穩投資作為“六穩”之一,有關部門加快了項目審批,加大了項目儲備,有助于一大批項目開工建設,2019年政策效應將逐步釋放。補短板成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任務,特別是基礎設施等領域補短板力度將加大。國務院發布《關于保持基礎設施領域補短板力度的指導意見》,各地方陸續出臺了補短板計劃,預計基建投資將逐步回升。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民營企業座談會,提出了支持民企開展6項舉措,預計民間投資將穩定增長甚至進一步加快增長。
文旅融合孕育旅游開展新動能。2018年12月10舉辦的中國旅游集團開展論壇上,雒樹剛部長指出,文化和旅游部組建以來,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統籌推進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和旅游業融合開展,明確了“宜融則融,能融盡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工作思路,在文化旅游領域對外和對港澳臺工作中持續凸現融合開展的主題,在擴大優質旅游產品供給,提倡文明旅游和安全旅游,加強旅游市場秩序治理等方面也是緊緊圍繞融合開展的主題,穩步推進旅游系統的規范建設和旅游行業的創新開展。各地文化建設和旅游融合開展的持續性空前高漲,文化和旅游融合開展的路徑逐漸清晰。2019年,文旅融合經濟效應開始釋放的第一年,文化賦能旅游開展序幕開啟。
(二)外圍環境復雜,旅游經濟開展新舊動能拉鋸
國際國內經濟下行風險加大。2019年世界經濟增長動能有所削弱,美國采取保護主義、單邊主義和構建新型經貿規則“三箭齊發”的政策組合,對國際國內經濟產生利空影響。國內方面,我國經濟處于增長與改革的關鍵時期,驅動經濟增長的新舊動能處于博弈階段,新動能處于培育和上升期,舊動能仍主導著經濟增長。國內旅游投資增長乏力,企業債務風險時有發生,居民消費增長放緩,出口前景不容樂觀,增長的下行壓力凸顯,勢必一定程度向旅游經濟傳導。
居民負債和杠桿率高企擠出旅游消費。至2018年9月,我國住戶貸款占存款的比例達到了65.8%,同比提高5個百分點。居民債務負擔對社會消費造成擠出,如2014~2017年居民住房貸款同比上年分別增長17.78%、23.58%、37.4%、21.67%,同期我國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速度卻呈陸續在下降態勢,2014~2017年同比上年分別增長12%、10.7%、10.4%、10.2%,2018年全年增速進一步下降為9.0%。近年來居民出游花費增速較出游人次增速高出幅度越來越低。如2017年兩項增速之差為3.16,2018年僅為1.54。
財富效應和收入效應抑制旅游消費預期。2018年上證綜指、深證成指、中小板指和創業板指分別累計大幅下跌,在全球主要指數中處于墊底位置。中國家庭住房資產在家庭總資產中占比77.7%,不但吸收了家庭的流動性并擠壓家庭的旅游消費,且多數城市房價跑輸CPI甚至出現下跌,導致居民感受到的財富實際余額下降,進一步抑制旅游消費。預計2019年這一財富實際余額緩增甚至繼續下降的趨勢難以逆轉,勢必影響居民旅游消費熱情。
新的旅游消費熱點有待培育。我國城鄉居民收入逐漸收斂,相比之下,我國國內農村居民出游人次、出游率和人均花費不但大大低于城鎮居民,而且差距正越來越明顯。品質旅游時代,休閑度假產品供給結構性短缺,郵輪、游艇、中醫保健、體育旅游、低空旅游等專項市場開展不充分、不平衡?;ヂ摼W等技術驅動已經釋放殆盡,AI、VR等技術仍在探索階段,文創方面尚無現象級企業出現,創新激發不夠,旅游消費熱點培育速度出現變緩跡象。
(三)旅游經濟步入文旅融合新時代
旅游經濟將邁入文旅融合新時代和繁榮開展的新通道,國內旅游持續增長,出境旅游穩定增長,入境旅游平穩開展,產業運行保持景氣水平,旅游投資維持高位,旅游就業穩步增加。2019年我國旅游業開展將突出表現為:有消費意愿,但消費決策更加謹慎;有創新意愿,但經營成本更加高昂;有促進政策,但讓市場“有感”更加困難;有融合大方向,但路徑和主體有待進一步明晰;有合作機制,但不確定性顯著增加。
綜合國內外開展環境和旅游業開展態勢,對2019年旅游經濟總體持樂觀預期。預計,2019年國內旅游人數60.6億人次,國內旅游收入5.6萬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9.5%和10%。入境旅游人數1.43億人次,國際旅游收入1296億美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和2%。居民出境旅游人數約1.66億人次,比上年增長11%。全年實現旅游總收入6.52萬億元,同比增長9.3%。
三、2019年文化和旅游融合開展工作建議
2019年,文化和旅游融合開展需要以供給側改革促進優質旅游開展,不斷增強游客取得感。以文化拓展旅游經濟開展空間,以旅游提升文化服務效能。持續加強培育文化和旅游市場主體,優化營商環境。同時,著力有助于文化和旅游融合開展的基礎理論研究,強化產業開展的數據支撐。
原稿:戴斌、馬儀亮、唐曉云 編輯整理:馬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