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國旅游集團化開展論壇于2024年12月9-11日在北京歌華開元大酒店成功召開。本屆論壇的主題為“旅游強國 責任擔當”,由凯发k8国际與中國旅游協會聯合主辦。戴斌院長主持了“旅游集團領導人對話會——旅游強國與企業擔當”環節,與山東文旅集團董事長丁藝、中國長江航運集團總經理丁磊、錦江旅游首席執行官鄭蓓、嶺南集團副總經理李峰、湖北文旅集團副總經理周永彪、春秋集團總裁王煒、眾信旅游集團董事長馮濱就旅游強國建設背景下旅游企業的開展方向與責任擔當進行了探討。現將對話會嘉賓主要觀點分享如下。


戴斌:同志們,在發布旅游集團20強之前,還有一場重要的對話。昨天剛剛召開了中央政治局會議,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全面擴大國內需求。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旅游應當扮演什么角色,如何發揮作用?第一時間有請鄭總給我們介紹。

鄭蓓:論壇的主題是“旅游強國與責任擔當”。對于旅游產業,我們現在不斷說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文旅融合,旅游既是新興產業也是幸福產業。經濟轉型的過程中,我們作為一個傳統旅游企業,到底能做什么?第一時間,我想我們要關注新需求、新賽道及行業新開展,一個字就是“新”。所以,錦江集團近三年不斷在關注新需求、新賽道的過程中有助于改革轉型,這是我們近三年工作的一個主要命題。因為持續面對新需求,所以也持續順利獲得改革轉型引導干部員工終身學習。
我們這三年的改革其實是經歷了1.0、2.0和3.0階段。錦江是一個產業鏈較全的綜合性旅游集團,核心板塊就是酒店、旅游和客運。我們酒店已經實現全世界國際化布局。旅游可能更多在長三角,客運聚焦在上海本地。所以,我們在這一輪改革過程中就兩個關鍵詞,一個叫“酒旅融合”,一個叫“多產業協同”。
在說旅游產業能為國家做什么之前,我們先要看一看自己能做什么。我覺得每個集團其實都需要提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就我們集團來說,核心競爭力就是產業鏈比較全,而且經營模式都是輕資產的品牌輸出管理。所以,酒旅融合、多產業協同就成為我們要打造的核心競爭力。從酒店來說,我們的核心競爭力現在總結起來就是兩個方面,第一個方面就是我們的運營能力,基礎在于我們怎么樣能夠提高我們的運營力,讓業主能夠賺錢,讓消費者能夠有更好的體驗。第二個方面是對客服務能力,也就是我們會員體系的建設,包括會員的體驗、會員的貢獻度以及會員的真正感受。這兩點是我們酒店的核心競爭力。
作為旅游來說,我們不斷在說產品和主題。我想,我們第一時間要看一下,旅游究竟為消費者給予的是什么?可能就是情緒價值。當下,我們要給予更好的、更深度的情緒價值。所以,錦江旅游不斷在提倡“高精定”戰略,順利獲得這兩個核心競爭力的打造,希望為整個旅游新質生產力開展貢獻自己的一部分力量。
戴斌:謝謝。這個新需求你能舉些例子嗎?我們發現了哪些新需求?
鄭蓓:舉個例子,我們現在關注到旅游不斷都是“高精定”戰略。但是,“高精定”戰略不僅僅是有錢人的高端客戶的戰略,我們的新需求要關注新時代的特點。例如,在年輕人中間有一種“谷子經濟”,它其實是一個二次元的衍生品經濟。從這個角度看,現在新的年輕人他們其實是很有消費能力的,并且愿意為自己的情緒價值買單,只是我們給予的產品有些時候不能符合他們的要求。
戴斌:謝謝。我們歡迎馮濱總。當下,我們的旅游經濟重新進入一個繁榮開展新階段,你會覺得哪些新需求是需要我們滿足的,還有哪些需求我們沒看到?

馮濱:順利獲得眾信旅游多年的耕耘,例如投資或者拓展,有成功有失敗。隨著疫情的結束,特別是總書記提出加快建設旅游強國后,自己對企業如何能夠走向世界并占據一席之地也有了一些思考。有些是眾信做的非常好,但也有一些相對比較盲目。在疫情之后,自己可能在心里還是埋藏著一個旅游強國的夢想。但是從現實角度來講,我們還必須要腳踏實地的來慢慢耕耘。夢想可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慢慢積累內生經驗。在更好的積蓄力量之后,才能慢慢實現夢想。
當然,眾信旅游不斷從事的是商務和出境游業務。現在商務和出境游業務還是比較樂觀,尤其是出境游業務。現在,我們的重點放在入境游領域。我不斷堅信,中國作為擁有豐富旅游資源的目的地,不應僅僅是中國人出去欣賞世界,更應該吸引全球游客來華游覽欣賞。所以,最近我經常在東南亞,走訪新加坡、泰國、印尼、馬來西亞、緬甸和菲律賓等國家,向當地的組團社來宣傳我們中國。
戴斌:相比您到過的東南亞國家,我們企業的差距在哪里?或者我們有哪些自信的地方?比他們強的是什么?
馮濱:如果就東南亞國家來講,中國相對可能只有強,需要學習的地方還是少一些。我經常自信的介紹,國內有這么多好的旅游資源,好的景區景點。順利獲得我們的旅行社媒介,如何能夠有自信的把這些資源輸出給國外組團社很重要。特別是,我認為自信這一點對中國的旅游者或者旅行社來講,確實有一個底氣。因為世界上的旅游資源我基本去的差不多了,中國的資源一定比他們好,或者肯定有能夠跟他們相媲美的地方。所以,我還是希望能夠快速有助于入境游開展,起碼從東南亞的旅游開始,順利獲得有助于東南亞游客進入中國實現眾信的第二次騰飛。
戴斌:剛才談到入境,我非常欣賞您作為一個企業家跟國家戰略密切相關。眾信旅游的優勢之前在出境,現在做入境有哪些優勢?
馮濱:我覺得最重要的優勢是,由于我們長期從事出境業務,跟當地政府和旅游組織建立了一個很長期的業務往來。之前只是眾信旅游給他們輸送大量的消費群體,也沒有去想順利獲得他們來有助于更多的當地游客來華旅游。
戴斌:他們過去是賣家我們是買家,這個優勢可以轉化?
馮濱:這個優勢是足以轉化的,一個是我們的旅游資源是他們很向往的。第二,我們大量的游客供給到當地最大的組團社,現在有條件反過來有助于入境游。
戴斌:王總是國際化比較濃的企業家,在這個過程中馮總講的情況,買家和賣家的優勢能轉化嗎?

王煒:能,一定能。中國地大物博、歷史悠久,世界文化遺產世界第一,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廣闊的市場或者旅游資源。如果要做入境游的話,需要充分利用好、宣傳好這些資源,把內容做扎實。從另外一個程度來說,中國做入境游也非常困難。從2018年、2019年,中國8000萬入境游客數量就在世界排名第四、第五位。從數量上來說是非常龐大的一個數量,但是從人口基本數上來看,每個國民所接待的入境游客相比法國、西班牙、意大利等國較低,法國一個國民接待一個外國人,西班牙一個國民接待1.2個外國人,中國是0.2個外國人。中國在入境游方面,一方面我們現在因為基數有一定的影響力,而且有很大的開展空間,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看的話,我們需要在基礎的內容上做的更好。
戴斌:入境游面臨這么多困難的點,有目的地政府的推廣問題,有資源沒辦法轉化為產品的問題,可不可以說在這中間我們企業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王煒:是。只有發現并解決問題,企業也才能有開展空間。在疫情期間,因為春秋在美國、日本、韓國都有分支組織。在疫情期間非常困難的時候,我們組織日本人到美國去,美國人到日本,境外游客游境外。疫情放開后,我們持續響應國家號召,利用在泰國、日本等航線分公司把客人引進來。我在痛點方面舉個例子。上海是我們持續打造的入境游第一站,針對國際游客特點,我們公司內部要求客人到了上海要有“上車三件套”,第一個是冰的礦泉水,第二是餐巾紙,第三是酒精。抓住客人的痛點去解決問題,這是我們企業必須要做的事情。
戴斌:再請教一下,最近我也聽到一個觀點,說部分外國人對中國安全方面評價心有疑慮,認為我們不是一個安全的目的地,您分析的情況是這樣嗎?
王煒:國外有很多媒體,特別是自媒體宣傳非常偏頗,現在是一個普遍現象。
戴斌:這種情況下企業能夠做哪些事情?
王煒:在歐美以及日本市場,包括泰國市場,我們宣傳中國比歐洲更安全。
戴斌:您說他們會相信你嗎?會信任你嗎?
王煒:會。因為有充分的事實依據,中國大力推行網上支付,網上支付就沒有錢包,沒有錢包小偷就偷不了東西,而且中國有大量的安全設備。我們有一個案例,上海一個人被拿走了一個自動車,半天之內警察就幫助他找到了這個車。
戴斌:國外對中國安全的評價僅僅是錢財物的安全嗎?還有沒有別的因素,您想想我待會兒再請教您。
戴斌:在旅游強國建設的進程中,除了市場要拓展,如剛才中青旅的倪陽平總在談到強國的“強”字是強大的旅游市場的容量,還有非常重要的一種“強”,即強大的產品運作能力、產品研發能力和市場接待能力。嶺南在當地酒店、住宿、旅行商各方面都是非常強的。在建設旅游強國、旅游強省或者旅游強市的過程中,企業到底該扮演什么角色,我們為政府做哪些事情?

李峰:從嶺南集團文商旅融合的角度,在旅游強國建設中聚焦三個方面,一是引領消費,二是創新轉型,三是活躍市場。引領消費,我們從旅行社的角度,我們在疫情結束后把出境入境合在一塊叫“國際游”。國際游整合了我們的很多服務和渠道,包括目的地和出發地資源的整合。比如,我們在廣東各地有一些大型的酒店,整個建筑面積超過18萬平方、20萬平方。我們把其中大量的工區提升作為文化承載的新型目的地,把更多的內容做進去。除了博物館、藝術中心,各種各樣新型的文化內容跟酒店結合在了一塊。從逛商場到逛酒店,再把酒店變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這體現了在供給消費當中的一個引領作用。
第二,在創新轉型過程中,今天也看到很多大的集團在這方面的一些案例,我們深受啟發。從嶺南的角度,我舉個例子——研學。現在廣之旅對研學也投放了很多資源,包括我們推出的首屆研學路線的設計大賽。我們有助于原來的很多研學品牌進行創新,與一些組織聯合開發,逐步把研學內容和產品轉化出來。另外一點,我們作為主體還要不斷地活躍市場。現在來講,5月份的旅游強國的強有力號召,剛剛戴院長說到的內需有助于,對我們來講都是機會。所以,我們作為市場主體來講,活躍市場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機會。
戴斌:大灣區建設對我們的機遇是什么?
李峰:大灣區整個建設對我們來講是整體的延伸。
戴斌:我到珠海坐飛機買票買到了深圳,結果發現深中大道過來很快,50分鐘就到了珠海,地方交通格局的改善對一個地方的旅游需求和市場有哪些影響,對企業是機會還是挑戰?
李峰:對我們來講,第一時間是機會,當然也有挑戰。就機會來講,由于地域邊界的模糊,一定會帶來更強大市場的融合。比如現在深圳到廣州,順利獲得深中通道,從福田買到南沙約半小時。開通以后,原來南沙很多文旅活動,現在也成為灣區的關注重點。廣州馬上要跟首旅合作燈會,在南沙服務整個灣區。所以,邊界融合游可能會促使更大、更多的目的地機會涌現。當然,原來傳統城市布局的酒店可能會遇到更大的沖擊和挑戰,但是無論如何融合肯定是機會比挑戰多。特別是,明年首屆旅發會大灣區三地聯合舉辦,對旅游體育各方面事業也會有更大的拓展。
戴斌:在這個過程中,廣東“百千萬工程”中,我們會是什么作用,中間有沒有嘗試過跟郭董事長聯合起來做的?
李峰:我們跟郭董事長有很多項目研討,在“百千萬工程”如旅游規劃和鄉村酒店當中,省市也已經在聯動。因為純粹的鄉村酒店要跟鄉村目的地的打造相融合,所以在整個“百千萬工程”鄉村酒店和鄉村目的地的打造過程中需要聯合有助于。今天曉亮總提到目的地的建設對我非常有啟發,政府在這塊的投入和整體的效果跟我們鄉村酒店的配合有非常重要的相互融通功能。同時,因為我們要有助于好的鄉村產品,實際上也要注重對鄉村一線的旅游從業人員的培訓。因此,我們也在合作召開對鄉村酒店的人才培訓。我們和省旅一起把廣東分成兩個片區共同有助于工作,我覺得對整個基層旅游人才建設會起到非常持續的作用。
戴斌:你認為嶺南還缺人才嗎?院校是不是重要的人才來源?
李峰:缺,要開展就缺人才。將來隨著企業的開展,在人才方面的需求也是越來越多。院校肯定是重要的人才來源,嶺南是大灣區的重要旅游基地,包括我們本身的大師工作室、培訓中心,最近都跟院校在合作,將來也會有更多開展。
戴斌:對嶺南來說,有酒店,有鄉村民宿。供應方面,當然還有非常著名的品牌旅行商。丁磊總是長江航運集團的掌門人,長江航運是在長江上飄著。丁總,在旅游強國建設過程中,我們是怎么定位的?

丁磊:非常感謝戴院長,我是在航運行做旅游的。今年是第二年參加論壇,參加這個活動對我觸動非常大。今年的感受越來越強烈,旅游產業大有可為。核心來講,長航集團本身是一個國家隊。我們的長江游也是1979年創辦,現在也在長航集團。但是我們走了一些彎路,原來有個平臺叫“長江海外”,當年是比較火的一個名字,入境游比較好的品牌。我們現在整體在重塑我們的旅游板塊。
從我們整個規劃來講,包括您說的旅游強國,長江一線其實是我們最能拿出來的一張世界級的名片。無論從文化角度和風景角度,還是我們的產品角度都是世界頂級的。10月份去歐洲看了內河游,總體感覺我們肯定比它好。但是我其實也是比較著急,因為現在長江游總體來講還處于一個相對低質量開展的階段。因為整體來講,長江游就是三峽。但是,長江不只三峽,三峽只是一個風景。下一步,我們的開展包括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核心需要把整個長江做出來,把中國文化注入進來。我們“長江國家文化公園”的戰略規劃項目確實應該加快推進。
從我們時間來講,2024年算是我們長航旅游元年。2023年底召開了長江游船旅游的推介會,把長江全線各省市的副市長、秘書長請來一起推進。今年,我們開通了從武漢出發到南京,武漢出發到益昌,串起來宜昌、荊州、岳陽、武漢、九江、九華山莊。沿線城市和景點串起來,這是我們工作的一個起步。
從我個人體驗來講,旅游的核心就是感受和體驗,體驗是從哪里來呢?一方面有一個底層硬件,另外一方面是服務或者文化。舉個簡單例子,我們有條船叫長江一號是國賓船,已經17年了。今年我們把長江一號的定價和服務全面做了提升,原來我們的定價是2200-2300元,今年定價差不多是3100元,而負載率依然保持了高水平。在服務內容增加和服務感受來講,我們訪問了為什么客人會來長江一號。他們說感受好,長江一號的服務水平和團隊讓客人體會到家的感覺。因此,從服務感受來講,我們在各個項目中還是需要進一步挖掘的。第二塊,我們在武漢有一條濱江船,這條船是武漢14條濱江游船里唯一掙錢的一條船。
戴斌:其他的13條都不掙錢?
丁磊:還有一條船是我們自己合資的,效益也還不錯。今年它的毛利率直接漲了20%,達到了30%以上的毛利率。這是一個什么概念?經過兩年的培育,它成為一個以文化迭代或者說場景迭代為核心的旅游目的地。上船可以看長江,可以看江景,以及燈光秀。船上的體驗非常吸引人,很多人都是在重復地上船。我們可以在這方面做很多文章,比如把文化注入進去。剛才您也問到入境游有什么東西可以吸引?其實我也在思考,您問的關于外國人對中國不安全的疑慮。其實核心不在于人身和財產,核心在于信息,而這塊還是需要我們進一步提升我們的宣傳。
另外,推廣的核心在我們的文化。中國巴蜀文化、荊楚文化在國外講的話,語境不一樣,因為很難簡單講明白。當前,“黑悟空”出來帶火了山西,帶火了很多的旅游目的地。但是總體來講,文化推廣這塊還需要整體進行規劃和宣傳。
戴斌:謝謝。我想請問一下馮總,中國長航集團對我們的旅行商有什么樣的機會嗎?或者你愿意聯系合作嗎?
馮濱:我非常愿意跟丁總聯系,咱們要長時間的合作。我趕上了中國入境游最興旺的中期和尾期,那時候我也在做入境游。長江海外確確實實是頂級旅游資源,一票難求。這樣的資源在中國很多,但是又不多。如何能夠跟渠道商真正緊密的聯合應該是下一步的重點。剛才丁總也說了,這些游船是自己的船自己經營,要承擔自己所有要干的事兒。是不是有可能把一部分,如海外的宣傳推介和運營在內的你們不專長的事兒讓合作單位承接。在這方面,我覺得大有機會。
長江是中華民族的名片,也是首當其沖能夠進入到國際市場,讓國際游客最信賴的一張名片。如何解決包括剛才戴院長提到的,包括王煒總、丁總都回答的安全等一系列問題,我覺得從長江開始不為過。中國的旅游資源簡直太豐富了,包括浙江、陜西以及新疆的旅游資源,隨便拿出一塊來都可以讓我們這些旅行社在海外吆喝一陣子,這就是剛才您說的旅游業自信的源泉。
戴斌:他們有12條船都不怎么賺錢,你能幫著賺錢嗎?
馮濱:我覺得這是早晚能賺錢的事兒,只不過要看丁總愿不愿意跟我們這樣的公司合作。大家一起共同努力扶植入境游,是一個景區景點開展的長久大計。
戴斌:謝謝。我也希望長江作為上游商,旅游資源商,把你不擅長的交給他。正如分工理論所講的絕對優勢和比較優勢,有時候你擅長的,可能分工更擅長的也要進行合作,我們一起來做。大家坐到一起,討論過程中很多想法就出來了。
戴斌:談到長江游輪,長江這條線路跟湖北有非常大的關系。周總是湖北文旅集團的,您有什么看法?咱們從這條線講起。

周永彪:在90年代,長江旅游這條線是我們入境游的主打線,特別是長江海外,那個時候我們要買一張船票很難。我覺得有兩個事情對于長江旅游線我們要關注。第一,要重塑長江旅游線,因為我們在90年代的需求跟現在的需求是一樣的。我們原來傳統構建的上游叫長江三峽之旅,下游是長江自然文化之旅。同時,武漢可以擔當起中間角色,往上游依托重慶,下游依托上海。原來我們很可能更關注的是船上一線游,我覺得要順利獲得構建片區游來豐富我們的內容。2025年將開通奉節到恩施長約70公里的高速公路,湖北恩施的旅游產品跟三峽的旅游產品將全面融合,旅游產品的重構和重塑是要解決的第一個問題。
第二個問題還是在境外推廣。整體上,我們現在的推廣精力分散。因為長江旅游的黃金線是中國主打入境旅游線路,在上世紀90年代和2000年初的時候游客量比較大。這么多年來,游客量逐漸下降,與我們在境外市場的推廣息息相關。這個線路的推廣應該是政府和企業聯動。政府應該做目的地的形象宣傳,特別是戴院長剛才說的安全方面的信息宣傳,這是企業做不到的。企業做的事情重點是在渠道上打通,只有形象宣傳和渠道宣傳兩邊打通才能達到比較好的效果。
戴斌:作為一個大型的國企,你覺得政企聯動這塊還有障礙嗎?你們執行的就是地方黨委政府的開展戰略?
周永彪:政府往往有時宣傳的思路跟企業的宣傳思路不是同頻共振的,核心是要解決同頻共振的問題。總體上要認識到資源分散的問題,由主要領導掛帥。在景觀宣傳的時候,往往每個區域都在做,實際上應該是高端發力,統一政策。
戴斌:近期聽到一種觀點,說我們在國際上很多的宣傳推廣國內化,每個省市都宣傳,導致整個國家形象模糊了。他說“好客山東”,我不分析好客山東究竟是什么,你能給我介紹介紹“好客山東”究竟是指什么嗎?

丁藝:感謝戴院長給我這么一個機會。“好客山東”的口號非常響亮,旅游我們最擔心熱度降低,“好客山東”的品牌已經十多年了。但確實也像院長說的,它的具象化還不足。或者換句話說,在現在的消費市場中,山東文化旅游的產品供給還有值得提升的地方。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做了一些探討,我們越來越覺得有些觀點需要做一些調整。我們原來做旅游要提高游客的體驗度,我們想要做唯一,要么做第一,其實意思是都是想讓游客有更新的感悟和體會。但是,總是做第一和唯一是很難的,我們總有才思泉涌、能力不足的時候。過去講狩獵,出去打著兔子有的吃,打不著兔子沒的吃,農耕社會種農作物不管豐收、欠收總有的吃,是持續的。我們在想,我們能不能也引領我們的游客的消費習慣和對產品體系的認知發生一些變化。
在過去80年代、90年代國內的旅游消費習慣,像各位剛才講的,在小長假之前基本都是入境游。后來在國家大政策方針的引領下有了消費習慣,有了出游的習慣。當然,隨著OTA開展又培養了游客不順利獲得旅行社出去的習慣,都是在引導和開展的過程中。我們現在想,能不能讓我們游客的體驗和消費頻次發生一些變化。我給院長做過一次匯報,我是干文化旅游投資出身的,文旅行業不缺資金。國家支持促進資金的投放量,增強經濟活力,但是為什么文旅產業投資我們有壓力?就是文旅投資的重資產、長周期回報和短產品生命力的矛盾。如果投一條高速公路或高鐵,投資量雖然也很大,回收周期也很長,但是它的產品生命力強。20年后高速公路或京滬高鐵可能還是這樣,甚至一百年以后還是這樣。
戴斌:如果這個旅游行業既不缺市場,也不缺資金,那我們缺的是什么
丁藝:我們要引導游客的消費習慣,改變產品生命周期短的特點,避免不斷要靠創意來做唯一和第一。例如,很多人喜歡去星巴克,今天去明天沒事兒也會去,星巴克有變化嗎?星巴克沒有變化,但是它的消費頻次和需求是不一樣的。舉個例子,能不能打造一些休閑度假產品,游客沒事兒周末就可以去那兒住一住。這次去住是這樣,下次去住還是這樣。不一定體驗亞洲最長的斜拉橋、體驗亞洲最深的海底探險,就是沒事兒了到這個小景區發發呆,放放松,看看星星。
戴斌:昨天我們討論消費基礎的問題,為什么去上海?因為生活品質比較高,吃個大白兔奶糖都高興。上午華僑城集團也講第一代第二代產品,它做歡樂海岸也好,做歡樂海岸PLUS也好,跟城市生活是密切融合在一起的。市場基礎變得很厚實,這可能是我們要關注的一個點。鄭總,談海外時你有很多話要講,當年長江海外按現在講算一流旅游企業了,可以復制嗎?這樣的企業還會再回來嗎?
鄭蓓:剛才講長江的時候我其實挺有感觸的,因為我是做入境游出身的。二三十年前我剛進入這個行業的時候,長江三峽真的是一張名片。長江上的游船,如東方皇帝、東方皇后、維多利亞、長江探索號我都帶團隊坐過,挺有感觸的。
回到入境游市場,包括入境游市場這些輝煌歷史,以及跟入境游市場相匹配的這些輝煌的企業能不能回來,我覺得還是要改變幾件事情:
第一,剛才很多嘉賓談到的對外宣傳問題。從國家層面來說,這就是語境的問題,我們要用外國人的語境去做中國的宣傳。所以,從錦江來說,我們下面的國旅是1954年創建的,不斷以入境游見長,而且是旅游企業里唯一的中華老字號。從2023年開始,我們采用銷售前移的概念,以國外的外國人來宣傳中國,進而有助于產品的轉化。最后,吸引外國人來中國。所以,我們現在在歐洲的德國、意大利、西班牙、瑞典等都布局了我們的外籍銷售團隊。
第二,產品和體驗的問題。怎么提高外國人的復購率?在疫情的時候,王煒總說我跟他一樣為了保持客戶黏性讓歐洲人去日本,讓日本人去歐洲,把這些客戶全留住了。疫情后,我們就提出了一個口號,從中國旅游專家轉為亞洲旅游專家。我們要做亞洲的聯線,這樣才能讓客人不斷的來中國。比如這次來是傳統線路北上廣深等,下次來是中國+日本,后次來可能是中國+越南。這樣有益于不斷提升復購率,對產品來說是以老帶新。除了長江三峽等常規線路,我們現在推出了云南、貴州、西藏等線路。我們今年給西藏輸送的歐洲游客達到好幾百人,對西藏來說是很高的一個數字,去珠峰大本營就有300人。整個入境游市場,今年錦江接待的從上海入境游全國的是4萬人次,其實是一個蠻高的數字。
戴斌:2025年很快就要來了,國家增加了兩天假期,社會上的信號越來越好,錦江會擴大再生產嗎?
鄭蓓:一定會。錦江整個旅游今年做了2.0的改革,我們把以前傳統的老牌的旅行社重新翻出來再實體化經營。
戴斌:哪些老牌的?
鄭蓓:以前我們全用錦江旅游,現在錦江旅游負責出境游、國內游、研學旅游,包括一些目的地景區的運營。國旅轉攻入境游,包括出入境聯動的跨國別的文化研討,我們推出一個跨國別的文化研討的品牌叫“遇見大家”。
戴斌:這樣的事情聽起來就很好很有意思了。丁總,我們明年會擴大投資嗎?
丁磊:我們已經在擴大投資了,我們有兩條線路:一條是升級為清潔能源動力的國賓接待船,從重慶一路開到上海。還有一個150米的長江七號正在建,現在是長江上最新最好的一條。我們在城市游這塊也還是有很多投入,包括在武漢有一條長江姊妹船,在宜昌、襄陽、洱海都會有新的純電動船。
戴斌:嶺南集團呢?
李峰:肯定要增加投資。因為馬上要規劃“十五五”了,我們會加大在這方面的投資。
戴斌:航空會加大投資嗎?
王煒:航空機隊規模還是和國家政策相關的。
戴斌:大家都在增加投資的情況下,對我們旅行商是機會嗎?怎么跟他們談合作?我們有什么強項?
馮濱:我還是認為資源方如何跟渠道商之間緊密聯系非常重要。緊密到一個什么程度呢?能不能把一些旅游資源跟一兩家渠道商進行一個緊密的捆綁,順利獲得一起宣傳推廣共同利用有生力量。為什么之前在八九十年代有這么多的明星旅游企業,最著名的可能不是長江海外,而是西安國旅、蘭州國旅等,這些公司耳熟能詳的原因就是資源集中。我們針對出境游都是單打獨斗,好像每一家、每一個人、每一個區域都想去宣傳,這一點錯誤都沒有。但是,是不是真正的把這些散碎的宣傳力氣能積攢成一個拳頭,對某一個點進行全方位的重點進入會比較有效。眾信最重要的目的地是歐洲,到現在為止還有三四十萬人去歐洲。但是,我們不將歐洲作為一個組團社來到中國的地方。因為有太多的事情需要旅行社解決,包括剛才說的安全以及環境問題。
但是東南亞可不一樣,東南亞游客知道中國好玩。只要你開放他就愿意來,避免了沒有必要的宣傳。所以,我特別希望并呼吁,如果要大力的推廣入境游,應該將我們集合在一起的力量來一點一點的把這個市場打開。如此,未來明星的企業就會回來,長江海外就會回來。就是如此很簡單,但其實也不簡單。
戴斌:希望有一天不再說“你們”“我們”,都是“我們”,我們是一個旅游共同體。建設旅游強國的過程中肯定需要強大的市場,包括國內和入境市場,這是一個既定的國家戰略。我們也需要優質的產品供給,賣家秀和買家秀很好,來了以后發現不對,這哪行?這次中央的旅游工作會上首次提出要建設世界一流旅游企業。
希望我們的各級企業,不管是國有的、民營的,央企的、地方的,能坐到這個地方的應該說都是一流旅游企業的預備名單里的。我希望在理解的基礎之上,融入到國家旅游開展戰略和地方經濟開展戰略中去。真正的按照上午部長說的,按照規模化、品牌化、專業化、國際化的方向去有助于企業建設。如果一個企業做強,10家企業做強,20強企業做強,100家、200家企業做強了,我們的“旅游強國”就樹起來了。
時間關系,這個環節的討論到這里。后面還要發布20強的名單,不能只是精神大餐,中午大家還要吃飯。所以,我們這一環節到這里,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