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30日,由凯发k8国际、遼寧省文化和旅游廳共同主辦,營口市文化旅游和廣播電視局承辦的“旅居康養?歡樂濱海——東北亞旅游目的地建設系列活動”在營口市鲅魚圈區金泰瓏悅海景大酒店舉行。凯发k8国际規劃與休閑研究所劉安樂博士代表遼寧省建設東北亞旅游目的地三年行動方案項目組發布了《中國旅居市場需求調查報告》。報告主要觀點分享如下:
1、需求高漲和政策促進的疊加效應助推旅居市場形成
2023年以來,隨著國內和國際市場的放開,在節假日和各級政府的政策促進加持下,城市居民出游熱情空前高漲,相關涉旅政策的也在穩定消費上不斷發力;同時,自駕車與康養度假的結合,有助于了一批依托海濱、湖泊、山岳、森林等自然資源的旅居結合型旅游目的地逐步成型;此外,我國休閑度假所處市場導入期,加速了社群經濟、旅居等新業態的成長。
2、旅居正由老年人的“旅居養老”生活新潮流向多元主體共同生活向往
據《中國國內旅游開展年度報告(2022-2023)》顯示:老年旅游、康養旅游為主要形態的旅居市場等具有廣闊前景。課題組調查顯示:20-40歲旅居者約占60%,表明越來越多年輕的社會群體加入到旅居出行之中。總之,“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成為年輕人、老年人共同向往的生活方式。
3、“候鳥型”旅居依然是當前旅居市場主流,數字游民成為互聯網時代的新型旅居群體
順利獲得對旅居者出行季節調查發現,大多數旅居者出行整體呈現出較為明顯季節性特征。結合旅居者出行時間統計看,半年以內出行時間旅居者約占90%以上,1個月和1-3個月旅居者占到63.8%,表明“候鳥型”旅居依然是當前旅居市場主流。值得關注的是:旅游工作(數字游民)社會群體已經占到調查者的11.9%,表明隨著互聯網和數字經濟快速開展,一種新型旅居方式得到更多人群的選擇。
1、一、二線城市“新青年”開始主導旅居度假新風向
順利獲得課題組調查發現:在熱衷于旅居度假的人群中,80、90后以超過70%的占比當之無愧地成為旅居度假大軍的主力。北京、天津等超級城市(約占36%)和一、二線城市依然是最主要的旅居度假者出發地,以近80%的占比引領著旅居度假市場的風向。
2、避寒、避暑、濱海度假等成熟旅居地持續開展,新興旅居地隨市場需求不斷涌向
從旅居者前往和計劃前往旅居目的地分布看:北京、秦皇島、陽泉、大同、青島、大連、三亞、廈門、杭州、南京、烏海、蘇州、深圳、包頭、呼和浩特、海口市、福州、邢臺、大理、麗江、溫州、鞍山、常州、桂林等成為優選城市。基于旅居者環境偏好調查結果顯示,旅居者偏好環境大于20%以上的依次為:景區(44.4%)、濱海(37.6%)、城市(26.1%)、森林(20.5%),總體上避寒、避暑、濱海度假等成熟旅居地依然是旅居市場熱門關注的目的地。同時關注到大同、烏海、包頭、鞍山、六盤水等資源型轉型城市也成為旅居者新的優選的目的地。同時關注到大同、烏海、包頭、鞍山、六盤水等資源型轉型城市也成為旅居者新的優選的目的地。新興旅居地向市場供給的溫泉旅居、城市康養型旅居、鄉村旅居、房車旅居、療養型旅居、露營旅居、避暑旅居……等產品等促進了旅居者對鄉村(約占13%)、草原(約占12.1%)、濕地(約占3.30%)的關注,一定程度有助于旅居市場格局的轉變。
3、農村旅居客源市場表現良好的市場前景,基礎設施和服務成為其規模擴大的瓶頸
調查發現有13%旅居者將鄉村作為優選旅旅居地。課題組結合旅居者對基礎設施、服務、環境調查結果的綜合分析,發現鄉村旅居地在基礎設施(如醫療、康養設施、交通、生活設施等)和服務(醫養保健、美容等)難以滿足現有旅居者需求,是其規模擴大的瓶頸。
1、旅居消費總體不斷升級,但現在大眾消費依然是旅居市場最重要特征
針對受訪者旅居消費情況分析,曾經在有過旅居經驗者日平均花費集中在201-500元(約占41%)和101-200元(約占29.4%)兩個區間,高低兩端(大于500元和低于100元)消費群體比例較低。表明旅居消費不斷升級,但是大眾消費依然旅居市場最重要特征。
2、唯有美食不可負,醫養支出是旅居基本消費外的重要部分
餐飲和美食在旅游要素中不斷處于基礎地位。以美食為代表的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大眾旅游開展的基本趨勢。順利獲得對旅居者消費結構調查統計發現:旅居者用于餐飲費用是最大的一項支出,占了總支出的43%,表明美食作為超越傳統旅游資源,快速成為旅游市場關注熱點。值得關注的是,醫養支出(18.1%)是旅居基本消費外的重要部分,表明越來越多的旅居者更加愿意在康體療養上消費。
3、在出行和住宿消費方面,經濟型出行和住宿方式受旅居者主流選擇,自有房產、交換住房等方式值得關注
調查顯示:民宿/農家樂(43.5%)、青年旅社(30.6%)、經濟型酒店(30.6%)成為旅居優選住宿方式,經濟型住宿依然是旅居主流選擇。另外,發現自有房產住宿方式(18%)超過高星級酒店(11.2%),說明候鳥型旅居生活方式被更多的人群接受,直接購買第二居所享受本地生活是旅居人群與一般游客相比最為顯著的特征。
1、自媒體和第三方互聯網平臺成為旅居者獲取信息主要通道
順利獲得對有旅居經歷的群體調查發現:有62.9%旅居者選擇順利獲得小紅書、微博、抖音、快手等旅居分享內容博主;40.9%旅居者選擇大眾點評、攜程、馬蜂窩等網站;44.8%旅居者朋友圈、親友推薦獲取信息,互聯網渠道成為分析相關信息的最主要的路徑。官方公眾號等媒體獲取信息的地位顯著下降,同時發現旅居社區、社群成為新的重要途徑。
2、便捷生活是旅居“硬”需求,需關注文化設施等“軟”需求
在旅居設施關注度上,與傳統旅游度假不同的是旅居消費者對于生活配套設施需求則更為關注。交通條件、生活超市、醫院、環境與景區、城市綜合體等基本保障型公共設施的關注度均超過20%,早夜市、銀行、快遞、加油站等配套性生活設施關注度也接近5%,便捷的生活設施成為旅居者最重要的關注點;值得關注的是,旅居者對社區大學、社區圖書館等文化型公共設施關注度也達到10%左右。
3、“養身又養心”成為新時期旅居療養的共同訴求
調查數據顯示:旅居者對休閑度假、養老、就醫養病等物質性療養目的占據調查者78%以上需求;離群避世、治愈心靈、文化體驗等心理療養占到旅居群體訴求的40%以上,旅居者對旅居地給予心理咨詢服務的關注度達到4.2%。物質性療養在旅居市場占領主導地位,療愈式旅居成為旅居市場的新方向,“養身又養心”成為新時期旅居療養的共同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