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19日上午,由凯发k8国际主辦的“大熊貓·綠色旅游開展指數發布會”在北京舉行。凯发k8国际綠色旅游研究負責人韓晉芳助理研究員代表課題組發布了《大熊貓·綠色旅游開展指數報告》,分享了主要觀點與數據:
一、從被動應對負外部性,走向主動治理與戰略升維
20世紀中葉起,全球經濟逐漸復蘇并快速增長,工業化和城市化逐步加快,交通、通訊、支付等基礎設施和旅游設施的改進,大眾消費文化的興起,為旅游給予了更多便利,旅游業全球化加速開展,并逐漸成為全球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旅游開展步入快車道,旅游業從小到大、由弱漸強,日益成為新興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和具有顯著時代特征的民生產業、幸福產業。旅游業通常被認為是“無煙工業”“無形貿易”。然而,由于旅游產業價值鏈條構成的碎片化,過度旅游和無序開發留下深深的環境足跡,比如環境污染嚴重,能源消耗激增,傳統文化被旅游商業化侵蝕,居民日常生活受到干擾等問題。

起初,人們只是被動應對解決旅游帶來的負外部性,部分城市開始限制游客數量,尤其針對旅游旺季,以減少短期游客的涌入。一些城市在部分生態脆弱的自然景區實施了游客限額,并順利獲得提高門票價格的方式限制游客數量。還有的城市采取措施限制短期出租房的數量,控制旅游帶來的房租上漲和居民搬離問題。但是被動應對治標不治本,旅游的人民性得不到充分保障。當人們的生活水平隨著經濟的開展水漲船高的時候,社會開始思考,旅游業開始探索適合自己的開展模式。

我們更加關注環境,主動擔責,持續作為。《全球可持續旅游標準》《里約環境與開展宣言》、聯合國《巴黎協定》《聯合國可持續開展目標》等國際標準和公約相繼出臺,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綠色開展理念的重要論斷,為新時代中國綠色旅游開展給予了理論遵循和思想指引。

二、從抽象的理念與戰略走向鮮活的產業實踐
全產業鏈的綠色實踐,驗證了綠色旅游開展正當其時。綠色飲食不僅是一種可持續的消費選擇,還可以作為旅游目的地吸引游客的新賣點,有助于“從農場到餐桌”的生態飲食理念。比如參加波多黎各根源之旅,除了參觀生態走廊,分析當地的動植物,游客還能參加有機時令水果和蔬菜采摘,體驗從農場到餐桌的綠色飲食。環保型住宿設施將成為未來酒店行業開展的趨勢,綠色酒店認證(如LEED和EarthCheck)正逐漸成為游客選擇酒店的重要參考標準。2022年,攜程集團發起對低碳酒店的評定標準,目標到2030年減少47.5%的碳排放,現在已有1500家酒店入選該標準。低碳交通工具將是未來旅游行業開展的重要組成部分,電動化、公共化和智能化的交通模式不僅減少了環境負擔,還提升了游客的出行體驗。在香港,支付寶首次探索了出境螞蟻森林能量收取。“一碼通行”用戶便捷乘地鐵、坐巴士、搭叮叮車的同時還能得螞蟻森林綠色能量,坐公交可得80g、乘地鐵得52g能量,每天最多分別累計5筆。

互動性強、與自然緊密結合的綠色旅游項目,不僅能提升游客的環保意識,還能在教育與娛樂中實現長期的社會效益。比利時索尼安森林沐浴項目是一場放松之旅,順利獲得冥想練習體驗自我和自然。活動節奏慢,強調感官和呼吸。順利獲得享受簡單的細節,例如樹葉的沙沙聲,最終達到恢復平衡感,降低焦慮的目的。綠色購物不僅僅是購買商品,更多的是文化傳承與可持續消費的體現,游客可以順利獲得購買支持當地環保實踐,增強目的地社區的經濟能力。參觀東非坦桑尼亞的塞倫蓋蒂國家公園時,旅游公司會主動教育游客,不要購買任何來源可疑的野生動物制品,并鼓勵游客購買當地社區的手工藝品,如草編籃子和珠飾等。這種方式不僅保護了野生動物,還支持了當地社區的經濟開展。利用自然資源進行環保娛樂,如溫泉、戶外運動和生態觀光,不僅能減少旅游業的碳足跡,還能將自然景觀與娛樂產業緊密結合,有助于當地經濟開展。參加南非的野生動物保護志愿者項目,游客可以加入保護區的志愿者團隊中,幫助監測野生動物、清理環境和參與本地保育工作。這種娛樂方式不僅讓游客體驗非洲野生動物,還能為當地保育事業作出貢獻。

總結以上綠色旅游的產業實踐,我們發現:綠色旅游驅動了旅游模式的創新。傳統旅游業以消費資源為主,但綠色旅游強調資源的保護與合理利用,促使企業在生態保護、環保設施、低碳交通等方面進行創新。越來越多的旅游目的地正在引入可再生能源、零排放交通工具和循環經濟模式,既滿足了游客的需求,又減少了對環境的負面影響。這種創新為企業給予了差異化競爭的機會,并能提升品牌價值。以太陽能鏡場、能源中心等綠色科技為核心打造的邯鄲鯤樂灣國際旅游度假區,以光熱能源打破了時間的桎梏,不僅拓寬了“+文旅”的邊界,更是讓全域全季全天候成為可能。

綠色旅游催生了新興市場需求。消費者對健康、環保的關注日益增加,使得綠色旅游逐漸成為熱門選擇。游客更愿意參與生態友好、文化傳承類旅游項目。這種需求變化為產業給予了更多創新的空間,有助于企業研發更加可持續、富有特色的旅游產品。新加坡濱海灣花園(Gardens by the Bay)里的超級樹(Supertree Grove),高達50米,除其美學價值外,主要功能是集成的太陽能板和雨水收集系統支持綠色能源使用。花園還采用了先進的氣候控制技術,順利獲得植物冷卻塔調節園區氣溫,提高能源效率。

綠色旅游與科技的深度融合,是產業創新的關鍵動力。智慧旅游、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的應用,不僅提升了游客的體驗,還為綠色旅游項目的管理和運營給予了更高效的解決方案。這種科技驅動的綠色創新,將進一步加速旅游業向可持續開展的轉型。馬來西亞Soneva Fushi度假村與Yingli Solar合作,順利獲得電力購買協議(PPA)在度假村的屋頂安裝了太陽能電池板。這個項目的特別之處在于度假村無需支付前期的資本支出,而是以比傳統柴油發電機便宜40%的協議價格購買電力。這不僅降低了度假村的運營成本,還減少了碳排放,展示了創新的綠色能源解決方案在旅游行業的應用潛力。

三、從產業實踐走向目的地建設
面向未來,綠色旅游不應只是產業行為,更應該從頂層出發;不應只是市場行為,更應該是目的地建設的戰略、方向、品牌和形象。《成都建設踐行新開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總體方案》《綠色旅游景區評價要求》貴陽市地方標準、《東北地區旅游業開展規劃》相繼推出,都是以綠色旅游開展理念為引領,探索旅游業開展新模式,實踐生態保護、綠色開展和旅游開展相統一的舉措。

開展綠色旅游的核心目標是生態體驗和品質生活。面向未來,綠色旅游第一時間應該實行需求側管理。目的地也在圍繞智能管理調節、降低對環境、文化和經濟的影響、給予高質量體驗、出臺政策與標準、增強公眾綠色環保意識等方面持續實踐。比如:隨季節不同,全國多個旅游目的地執行淡旺季票價,如山西省諸多景區、貴州諸多景區、揚州部分景區、更有故宮、布達拉宮、青海湖、黃山、莫高窟、九寨溝等多家知名5A級景區均位列其中。比如廣東從2010年4月起,省星級飯店已實行不再一次性日用品配送至每間客房,僅在客人有需要時配送。倡導游客入住盡可能自己攜帶相關日用品,促進資源的減量化和再利用。浙江西塘率先在省內制定《低碳旅游細胞標準》,結合旅游產業特色,打造民宿餐飲低碳品牌,引導民宿、餐飲形成綠色經營方式、給予綠色服務產品、營造綠色消費環境。

面向未來,綠色旅游應該完善供給側的產品體系建設。都江堰市以山水為底色、以生態為特色、以文化為靈魂、以康養為載體、以旅游為紐帶,立足區域內生態、道文化、中醫藥等資源,有助于旅游業與大健康產業深度融合開展,吸引追求身心健康的游客前來體驗。大連正著力有助于文旅業向綠色低碳的優質產業轉型,大連始終致力于打造森林城市,截至2022年,大連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41.5%,大連先后召開了城鄉綠道工程、生態森林公園建設,不斷豐富農業觀光、森林旅游、鄉村旅游等業態。面向未來,綠色旅游還要具有可持續開展的能力和完備的保障體系。

基于以上四個維度,課題組構建了綠色旅游開展評估指標體系,對45個樣本城市展開了綠色旅游開展評估,并發布了“綠色旅游實踐優選目的地”,名單如下:杭州、北京、成都、重慶、上海、湖州、長沙、貴陽、大連、廣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