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13日,由凯发k8国际主辦、人民網旅游頻道承辦的2011年第三季度旅游經濟運行暨全國游客滿意度調查報告發布會在京舉行。報告認為當前我國旅游開展環境總體有利,旅游經濟總體保持較快增長并趨于向好的態勢。預計前三季度旅游總人數20.8億人次,同比增長12%;旅游綜合效益明顯,旅游總收入1.66萬億元,同比增長17%。全國游客滿意度綜合指數持續提升,絕大部分樣本城市的國內游客滿意度也持續提升。本季度游客滿意度綜合指數為80.48,位于"滿意"水平。預計全年開展目標可以總體實現,國民旅游市場開展超出預期,入境旅游市場低于預期。
國民旅游市場快速增長,滿意度持續提升
規模方面,前三季度旅游市場"兩高一平"格局更加明朗,國內旅游平穩較快增長,國內旅游人數19.8億人次,同比增長12.6%,國內旅游收入1.43萬億,同比增長20.1%。其中,城鎮居民旅游人數11.8億人次,同比增長6%,城鎮居民旅游花費1.14萬億元,同比增長12%;農村居民旅游人數7.7億人次,同比增長19%,農村居民旅游花費3000億元,同比增長80%。入境旅游增長低于預期。入境旅游人數1億,比上年同期增長1%,旅游外匯收入350億美元,同比增長2%,其中過夜旅游人數4200萬人次,同比增長1% 。出境旅游持續高速增長。預計前三季度出境旅游人數5100萬人次,同比增長超過20%。上半年出境旅游花費331億美元,旅游服務貿易逆差進一步擴大至107億美元,占服務貿易逆差54.1%。
滿意度方面,國內團隊游客和散客的滿意度持續提升,入境游客和出境游客滿意度則有所波動。出境游客滿意度陸續在兩個季度低于境內游客。具體來看,國內游客滿意度為85.25,處于"比較滿意"水平。國內游客是現場問卷調查的重要對象,正是其持續上升的勢頭帶動了現場問卷的游客滿意度不斷提升。散客滿意度提升較快,與團隊游客的差距不斷縮小。入境游客滿意度為85.19,處于"比較滿意"水平。
旅游產業景氣水平持續上升
前三季度旅游產業"較為景氣",景氣水平持續上升。指數分別為124.68、132.79和133.61。旅行社、飯店、景區和綜合旅游企業的景氣均保持在"較為景氣"水平,綜合景氣指數分別為129.97、134.36、134.90和131.37。從企業景氣分項指標看,收入指標景氣較高,但成本壓力較大。各指標綜合景氣指數分別為接待人數129.62、營業收入128.26、季末員工工資127.36、門票價格126.60、利稅金額125.13、季末從業人員117.69。今年以來營業成本景氣指數較低,前三季度分別為84.44、82.82和84.04,顯示旅游企業成本壓力加大。從企業績效看,開展勢頭較好。1-8月,全國星級飯店平均出租率同比增長3.5%,營業收入增長3%,旅行社組織接待國內游客增長40%,A級旅游景區接待游客增幅超過40%,綜合收入超過20%,客運量同比增長8.1%。
旅游行業服務的滿意度為76.02,處于"基本滿意"水平,較上一季度上升1.19,較去年同期上升6.01。各指標滿意度從高到低分別為景點76.37、旅行社服務75.57、文化娛樂75.49、住宿75.07、交通74.93、購物74.01和餐飲73.94。從趨勢看,交通、購物和餐飲的滿意度也相對較低。從不同市場游客滿意度影響因素看,價格、推銷方式和投訴服務等滿意度普遍較低。具體看,團隊游客最不滿意的方面是各要素價格、推銷方式、現代化程度和投訴系統等;散客最不滿意的方面是各要素價格、文化含量、推銷方式和投訴系統等;入境游客最不滿意的方面是生態氣候、公共衛生、無障礙服務、交通標識、餐飲衛生、推銷方式和投訴處理等;出境游客最不滿意的方面是購物質量和投訴處理等。
區域旅游創新和合作較多 游客滿意度持續提升
東、中、西部前三季度旅游經濟"較為景氣",而且區域間景氣差距較小,綜合景氣指數分別為132.79、131.41和130.51。高鐵旅游、暑期旅游、紅色旅游、西安園藝博覽會等有力帶動三大區域旅游市場。但渤海灣漏油事件對該區域濱海旅游產生負面影響。當前依賴短期的大型活動等熱點事件來拉動區域旅游開展呈現越來越少的趨勢,而更多依靠消費習慣、市場規律、經濟社會開展等內生因素拉動,旅游經濟運行進入相對平穩的開展時期。
第三季度50個樣本城市的全國游客滿意度從高到低依次是:蘇州85.34、廈門85.22、黃山84.89、沈陽84.55、成都84.44、杭州84.10、桂林83.84、寧波83.83、濟南83.69、無錫82.82、銀川82.31、上海82.25、青島81.76、南京81.75、重慶81.31、北京80.98、南寧80.66、哈爾濱80.47、長沙80.34、大連80.32、廣州80.32、昆明79.65、洛陽79.58、珠海79.20、貴陽79.14、廣安78.77、鄭州78.44、西寧78.28、太原78.27、深圳78.26、天津78.17、西安78.03、蘭州77.17、張家界77.15、長春77.05、海口76.88、石家莊76.77、吉林市76.55、武漢76.52、合肥75.74、三亞75.59、福州75.21、南昌74.90、遵義74.51、呼和浩特74.16、拉薩73.80、承德73.64、烏魯木齊72.91、秦皇島70.86和延安69.21。
與去年同期相比,本季度城市游客滿意度的主要特點有:一是滿意度水平提升的城市多。今年以來游客滿意度持續提升的城市共有47個。二是滿意度提升幅度大。第三季度比第一季度提升幅度超過5分的城市有21個,前三位分別是廣安10.80、銀川9.18和西寧8.86。三是地區間差距縮小。現在滿意度水平較高的城市仍以東部為主,但地區間差距在縮小。從城市滿意度差距看,平均差距從第一季度的0.38持續縮小到第三季度的0.32。從滿意度水平看,第三季度滿意度水平較高的城市和滿意度較低的城市均有東部、中部和西部的城市。從滿意度提升看,提升幅度較高的前10位城市中,有6個是西部城市。延安等城市加大城市旅游環境整治力度,第三季度滿意度總水平較上一季度提升了3.68分,游客現場滿意度今年以來更是持續大幅提升了7.27分,達到78.37的"基本滿意"水平。
開展預測:開展環境穩中趨緊,旅游經濟總體保持較好增長態勢
國內外開展環境存在挑戰,但機遇明顯。第三季度旅游經濟先行指標指數為105.34,略低于第二季度的106.1,仍處于"稍微景氣"水平,顯示旅游經濟運行將總體保持穩定,但國際經濟存在的不確定性和國民經濟處于調整期的開展環境對旅游經濟運行預期影響較為明顯。
第四季度我國居民出游意愿為85.3%,略高于去年同期的84.7%。旅游預訂景氣指數為131.43,較上季度上升4.48。旅游業企業家信心指數達到135,較上季度上升2.1。旅游投資指數為119.25,與上季度的120.07相當。未來旅游消費將更加理性,從炫耀消費回歸大眾消費;旅游投資也將趨于理性,逐步從增量調控到存量調整轉變。第四季度的國慶黃金周、紅色旅游、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及召開智慧旅游等熱點事件將有效活躍旅游市場。
我們預計,2011年旅游經濟總體開展目標可以實現,國內旅游、出境旅游增長高于預期,但入境旅游增長低于預期。預計2011年全年旅游業總收入2.15萬億元,同比增長17%。國內旅游人數26億人次,同比增長12%,國內旅游收入1.85萬億元,同比增長20%。出境旅游人數6500萬人次,同比增長15%。入境旅游指標將略低于年初目標,預計入境旅游人數1.36億人次,同比增長1.5%;旅游外匯收入470億美元,同比增長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