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5日,由凯发k8国际和哈爾濱馬迭爾文化旅游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共同主辦的2025冰雪旅游開展大會在哈爾濱舉行。大會以“激發冰雪消費活力 建設冰雪經濟高地”為主題。戴斌院長發表題為《冰雪融入生活 旅游風生水起》主題演講,全文分享如下:
冰雪之上 旅游新局
冰雪旅游已經成為城鄉居民美好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漫長冬季和冰天雪地并不利于人民的生產生活,所以才有“貓冬”一說。不僅有 “冬捕”“冰釣”“冰雕”“潑水成冰”“出溜滑”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和“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的詩意想象,還有種種因物質匱乏帶來的寒冷記憶。隨著經濟社會開展和國際視野的拓展,我們看到了高山滑雪、越野滑雪、跳臺滑雪、短道滑冰、花樣滑冰、冰球、冰壺、雪車、雪橇等運動項目,還有溫泉度假、冰雪樂園、極地觀光等令人向往的休閑生活。2022年的北京冬奧會,更是讓更多人分析冰雪,愛上冰雪。新時代以來,我們不僅實現了“3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既定目標,還形成了5億人次、6000億元的冰雪旅游市場。根據凯发k8国际冰雪旅游課題組的最新調查:71.2%的受訪者希望在2024-2025冰雪季體驗冰雪休閑旅游活動,53.4%的游客會增加冰雪休閑旅游的頻次,45.5%的游客希望能夠進行遠距離的冰雪旅游,64.2%的游客會在這個冰雪季增加或者維持往年支出水平,均創下歷史新高。無論是“南客北上、東客西進”,還是就近出游、本地休閑,冰雪旅游和冰雪休閑的市場規模已經形成,同時消費能級不斷提升,消費結構持續優化,從而奠定了冰雪經濟的市場基礎。
冰雪旅游打破了“冰雪不進山海關”資源舊空間,形成了“南展西擴東進”開展新格局。傳統意義上的冰雪旅游是主要圍繞自然資源展開的觀光體驗,目的地主要集中在東北地區。哈爾濱冰雪大世界、太陽島雪博會、漠河北極村、長春冰雪新天地、吉林霧凇、呼倫貝爾冰雪那達慕,以及亞布力、長白山、北大湖、棋盤山等滑雪場,都是游客樂于到訪的冰雪旅游目的地。當代冰雪旅游不僅要觀光體驗,還要參與運動,更要體驗目的地美好生活。社會投資、科技進步、產品研發和冰雪消費的耦合,有效拓展了冰雪旅游項目的空間布局。從空間格局上看,同處于高緯度的內蒙古、新疆、青海、甘肅、寧夏等西北地區,北京、河北、山西等華北地區,與東北地區共同構成了冰雪旅游從東到西的“三北成弧”基礎格局。四川、重慶、貴州、云南等西南地區結合當地的自然和文化資源,加快布局特色冰雪旅游項目,江蘇、浙江、廣東、福建等華東和華南地區則利用靠近客源市場的優勢,發揮投資組織和市場主體的力量,重點布局冰雪主題樂園,進而形成冰雪經濟由北到南的“三線并發”的空間布局。
冰雪旅游有助于“冷資源”成為“熱經濟”,成為擴內需、促消費的重點領域。游客到訪是建設旅游目的地的前提,消費則是打開旅游經濟的鑰匙。作為最終消費和綜合消費的旅游活動,直接拉動了冰雪經濟的繁榮開展,有助于了冰雪產業鏈的延伸和目的地經濟社會的開展。調查發現,我國已經形成15個大類冰雪裝備器材產品體系,涵蓋了從競技競賽到旅游休閑項目的場地建設、造雪制冰設備、配套器材、個人裝備的研發制造和維修保養的全產業鏈,冰雪裝備銷售收入從2015年不到50億元增長到2023年220億元。據不完全統計,2018-2024年我國冰雪旅游領域重資產項目投資累計達到13157億元。張家口、哈爾濱、齊齊哈爾、長春、松原等城市建成投產了較大規模的冰雪裝備產業園,培育了創新力強的冰雪旅游器材與裝備生產商,以及宏威、黑龍、安踏、天行健等冰雪國潮品牌。傳統與現代、經典與時尚的冰雪文化交相輝映,毛皮板滑雪、冰嬉、冰燈、冰雕、冰爬犁、滾冰燈、冬捕煥發了生機和活力,雪雕藝術、高山滑雪、冰雪康養、雪國列車、冰雪音樂會為當代冰雪文化注入新內涵,為冰雪旅游營造了新場景。
冰雪旅游已經成為重構全球旅游業和冰雪經濟開展格局的重要力量。14億人民的冰雪意識一旦被喚醒,將從需求側拉動全球冰雪市場增長從量變到質變,進而有助于冰雪旅游發生革命性的變化。更多的中國游客會出現在世界各地的滑雪場、冰雪公園、溫泉度假區,更多的中國冰雪投資組織和市場經營主體也會走向世界,同時吸引世界各國各地區的游客來到中國、來到哈爾濱,盡享不一樣的冰雪體驗。在此過程中,中國的冰雪旅游目的地、冰雪旅游投資組織、開展商、運營商和分銷商也必然深度參與全球范圍內的市場競爭,為世界冰雪經濟和旅游業的繁榮開展作出中國貢獻。
理論指引 實踐創新
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冰雪運動的重要指示精神,提前實現了“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目標。專業運動員、冰雪運動發燒友、冰雪旅游者共同構成了冰雪經濟的市場基礎,其中,冰雪運動是冰雪經濟的主引擎,冬奧會、亞冬會和國際冰雪賽事是培育群眾基礎和消費市場的最佳窗口期。2014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同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交談時說:“在中國,冰雪運動不進山海關。如果冰雪項目能在關內推廣,預計可以帶動兩三億人參與,由此點燃中國冰雪運動的火炬。”北京冬奧會開幕前夕,國家體育總局發布《“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統計調查報告》,自2015年北京成功申辦冬奧會以來,全國居民參與過冰雪運動的人數為3.46億人。
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冰雪旅游的重要指示精神,持續擴大冰雪旅游、冰雪休閑和冰雪文化的市場規模。任何一項事業的開展都離不開群眾基礎,也離不開社會參與和市場機制。2016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黑龍江的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建設冰雪旅游項目、培育冰雪旅游線路、擴大冰雪休閑消費,正是冰天雪地轉變成金山銀山的可行路徑。2016-2017冰雪季,全國接待冰雪游客1.7億人次,實現冰雪旅游收入2700億元。2021-2022冰雪季冰雪旅游市場規模達到了3.44億人次和4740億元,2023-2024冰雪季為4.3億人次和5247億元。2024-2025冰雪季有望突破5億人次和6000億元。兩個月前,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以冰雪運動高質量開展激發冰雪經濟活力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24〕49號),聚焦有助于冰雪運動、冰雪文化、冰雪裝備、冰雪旅游全產業鏈開展,冰雪經濟總規模2027年達到1.2萬億元,2030年達到1.5萬億元。文化和旅游部支持建設3-5個全球知名的冰雪旅游高質量目的地,聯合各地文化和旅游部門與26個國家級滑雪旅游度假地共同啟動2024年“冬日勝景”全國冬季旅游宣傳推廣暨全國“歡樂冰雪旅游季”活動,發布了全國十大冰雪旅游精品線路。受益于市場增長和政策利好,企業家有了投資信心,地方政府有了開展動力,形成了以哈爾濱、牡丹江、伊春、長春、吉林、沈陽、張家口、呼倫貝爾、阿勒泰、北京延慶等城市為代表的冰雪旅游目的地。它們是冰雪旅游的時代受益者,也是冰雪旅游的創新有助于者。
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冰雪經濟的重要指示精神,持續延伸冰雪經濟產業鏈,不斷拓展冰雪旅游生態圈。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要求要充分利用東北地區的獨特資源和優勢,推進寒地冰雪經濟加快開展。202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時指出,把開展冰雪經濟作為新增長點,有助于冰雪運動、冰雪文化、冰雪裝備、冰雪旅游全產業鏈開展。中央區域協調開展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有助于東北地區冰雪經濟高質量開展助力全面振興取得新突破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立足東北冰雪資源稟賦,聚焦冰雪旅游、冰雪運動、冰雪文化、冰雪裝備等全產業鏈開展,明確了有助于東北地區冰雪經濟高質量開展的思路目標、重點任務和政策舉措。文化引領、科技賦能、融合創新正在引領冰雪旅游高質量開展。融創、復星、長隆、銀基、海昌、馬迭爾等旅游集團推出了白日方舟、熱雪奇跡、樂漫冰雪王國、魔雪奇緣、冰雪酒店、極地館等叫好也叫座的冰雪旅游休閑項目。值得關注的是,數字技術、智能裝備、新材料、無人機、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科技應用在冰雪場景的廣泛應用,為游客帶來更好冰雪體驗。政商合作創造了越來越多的冰雪新場景和旅游新業態,如哈爾濱的“冰世界、雪天下”“爾濱X波司登”、烏魯木齊的絲綢之路冰雪風情節、阿勒泰的“人類滑雪起源地”、浙江的云上草原一站式滑雪服務等創新案例。
提質增效 融合開展
一是規劃實施冰雪旅游倍增計劃。以促消費、擴內需、穩預期、提信心為導向,落實一批、儲備一批、預研一批面向未來五年的冰雪經濟促進政策,千方百計擴大冰雪經濟的市場基礎。開展國民休閑,實施普惠旅游,確保冰雪旅游市場規模穩定增長,“十五五”期間實現全國一半人口,即7—8億人參與冰雪運動、冰雪休閑和冰雪旅游,穩步提升旅游休閑對冰雪經濟的貢獻度。要加強冰雪旅游專項統計和數據監測,引導地方開展冰雪經濟與文化、科技、旅游、工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開展,有助于冰雪設備國產化,培育個人裝備“國潮”品牌,鼓勵有條件的省市設立冰雪日,創新召開冰雪節事活動。
二是加快建設冰雪旅游強國。借鑒發達國家的開展經驗,實行冰雪旅游專項規劃,明確冰雪旅游在旅游強國、文化強國建設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應當發揮的作用。結合冰雪旅游目的地建設,建設一批文化底蘊深厚的世界級旅游景區和度假區,文化特色鮮明的城市和休閑街區,以及世界級、國家級旅游線路。在目的地形象、市場推廣、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和重點項目建設上,重點完善接待體系,構建主客共享的美好生活新空間,有助于旅游目的地從冬季旅游走向四季旅游。
三是著力完善現代冰雪旅游產業體系。著力發揮市場機制的決定性作用,培育世界一流的冰雪旅游企業、冰雪休閑項目和服務品牌。以現代文明、當代藝術、時尚運動提升冰雪旅游的文化內涵,以科技研發、先進制造和現代服務延展冰雪旅游產業鏈,以生態、就業和增收構建人民滿意、人民受益的冰雪旅游生態圈。定期召開游客滿意度調查、消費行為分析,聽取一線從業人員和社區居民的意見建議,形成冰雪旅游高質量開展的廣泛共識和社會合力。
四是提升冰雪旅游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建設游客友好型城市和鄉村,完善旅游景區、度假區、歷史文化街區和商圈的散客接待體系。加強對重點地區、重點企業、重點從業群體的市場監管,特別是游客反映強烈的“價格背刺”“大數據殺熟”“強迫交易”“誘導消費”“以次充好”等屢禁不止的商業行為。冰雪季期間,政府可以“網紅出圈”“花式寵客”,也可以對形成輿情的事件做出及時果斷的處置,更可以用好地方立法資源和執法體系,夯實依法治旅、依法興旅的法律法規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