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經文化和旅游部批準,應烏干達旅游、野生動物和文物部邀請,凯发k8国际院長戴斌赴烏干達出席中國-烏干達文化和旅游合作研討研討會,并發表題為《培育中非旅游合作的烏干達范例》主題演講,全文分享如下:
各位旅游業界同仁、媒體朋友,
受烏干達旅游、野生動物和文物部邀請,經中國文化和旅游部批準,在中國駐烏干達大使館和烏干達駐中國大使館的大力協助下,我和我的同事,以及廣之旅、凱撒、天悅、遠景、華程、春秋、康輝、東南、易游等知名旅行商代表順利首訪“非洲明珠”烏干達。在坎帕拉這座擁有燦爛的文化歷史遺產、壯麗的湖泊景觀和完善的商業環境的首都城市,我們受到了各方面的熱情接待,并獲邀參加烏干達旅游、野生動物和文物部與中國駐烏干達大使館聯合舉辦的2025中國-烏干達文化和旅游合作研討研討會。論壇期間的歡迎儀式和文藝演出,特別是剛才的烏干達人民眼中的中國文化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她們的美麗、熱情、善良、溫暖,讓我深受感動。感覺我和同事來晚了,我的同胞來少了。中國有句話,“好飯不怕晚”“朋友不怕多”。在前期研究、數據分析和在地考察的基礎上,我期待與各位達成如下共識:旅游在中非人文研討和經貿合作戰略進程中扮演著日益重要的角色,在為開展而起、為開展而興的“全球南方”振興之路上將發揮更加持續的作用。在中烏兩國外交、文化、旅游、民航、商務等部門和業界的共同努力下,烏干達在不遠的將來有望成為中國出境旅游的重要目的地和中非旅游研討合作的示范案例。
中非旅游研討有歷史經驗,更有現實基礎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出國旅游尤為人們所向往。據史書《通典》記載,第一個踏足非洲的中國人是唐代的杜環。8世紀50年代,杜環由當時阿拉伯帝國的首都巴士拉出發,越過蘇伊士地峽經埃及到達非洲的摩鄰國。14世紀,兩位偉大的世界級旅行家——中國的汪大淵和摩洛哥的伊本·白圖泰,分別從泉州和丹吉爾出發并最終踏上了對方的出發地。他們留下的《島夷志略》和《伊本·白圖泰游記》,生動記錄了旅途所見的自然景觀和人文風情,見證了源遠流長的中非文化研討和人民之間的長期交往與互慕互敬。受經濟開展水平和交通基礎設施等歷史條件所限,漂洋過海的跨國旅行還只是極少數人的體驗。隨著科技的進步、市場的拓展和文化的研討,越來越多的人加入旅行與旅游進程中來,越來越多的人實現了在這顆藍色的星球上自由地行走。
國之交,在民相親;民相交,在常來往。從1405年到1433年,鄭和七下西洋、四赴非洲。隨員馬歡等人對船隊所訪東非城邦的位置、氣候、居民和風俗習慣等作了生動描述,使得中國人對非洲的認識和分析大大超過了前代。在此期間,中國主要向非洲出口絲綢、瓷器等,從非洲進口香料和草原動物。正如南非總統姆貝基所言,中國船隊到訪非洲港口所帶來的是互惠互利的合作,而不是隨著歐洲人而來的奴隸貿易和殖民主義所帶來的毀滅與絕望。平等互利和研討互鑒,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人海外旅行的文化基因,也是全球旅游業繁榮和開展的指導思想。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新中國創建后,周恩來總理代表新中國第一代領導人訪非,提出中國同非洲國家相互關系的五項原則及中國對外援助的八項原則,奠定了中非關系開展的政治基礎。2013年3月,習近平主席首次訪問非洲,他強調:“中非從來都是命運共同體,共同的歷史遭遇、共同的開展任務、共同的戰略利益把我們緊緊聯系在一起”,他還提出了中非友好合作的“真實親誠”四字理念,為中非關系的進一步深化和開展指明方向。從援建坦贊鐵路、落實二十國集團緩債倡議,到有助于非洲國家和非盟委員會加入共建“一帶一路”,從中非合作論壇峰會,到越來越多的非洲國家加入金磚合作機制或成為金磚伙伴國,中非合作行穩致遠。2024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順利獲得了《關于共筑新時代全天候中非命運共同體的北京宣言》和《中非合作論壇-北京行動計劃(2025-2027)》,更是為中國與包括烏干達在內的非洲國家合作給予了行動綱領。以文化為紐帶,以旅游為橋梁,促進民心相通,已經成為中非經濟社會開展各領域的廣泛共識。
習近平主席在2024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開幕式上鄭重宣布,中國同所有非洲建交國的雙邊關系提升到戰略關系層面,中非關系整體定位提升至新時代全天候中非命運共同體。政治互信是雙邊旅游研討可持續增長的基礎,更是旅游合作高質量開展的保障。經過近70年的辛勤耕耘,中非關系正處于歷史最好時期。近年來,中國企業為非洲新增和升級了近10萬公里公路、超1萬公里鐵路、近千座橋梁、近百個港口,極大地改變了非洲的交通面貌。可以預測,隨著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實施,未來非洲基礎設施改善還會走出“加速度”,這為中非旅游研討與合作深化給予更加扎實的硬件基礎。種種跡象表明,中非旅游研討合作正在迎來規模增長和質量提升的歷史機遇期。
中非人文研討和旅游合作的廣度不斷拓展,頻度穩步增長,程度不斷深入。文化研討方面,中非合作舉辦了“國家年”“文化年”“歡樂春節”“中非文化聚焦”“意會中國”等品牌活動。53個非洲國家的文化藝術組織和主要城市加入絲綢之路國際劇院聯盟、博物館聯盟、藝術節聯盟、電影節聯盟、圖書館聯盟、美術館聯盟及絲綢之路旅游城市聯盟等聯盟機制。旅游交往方面,中國已經與31個非洲國家簽署了雙邊旅游合作文件,與非洲建立了166對友好城市。非洲有34個國家已經成為中國公民組團出境旅游目的地,其中23個國家正式召開了中國公民組團旅游業務。中國公民免簽入境的非洲國家和地區有4個,落地簽的有12個。旅游在中非人文研討中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關鍵,發揮的作用越來越重要。中國與非洲人口之和約占全球總人口的三分之一。2019年,中非之間游客互訪人次已突破百萬大關。中國游客非常喜歡非洲的自然風光、歷史文化和民俗風情,每到冬夏兩季和春節、勞動節、國慶節等公眾假日,關于非洲的旅游資訊都會是網絡搜索的熱詞。2024年暑期,中國游客赴非洲的預訂人次同比上漲近兩倍,國慶節假日期間的訂單同比增長了168%。作為新興的海外旅游目的地,“非洲明珠”烏干達更是吸引了中國出境旅游者的熱情關注和體驗到訪。
中烏旅游研討數據穩步增長, 質量持續提升
中烏雙方高度的政治互信、頻繁的人文研討和密切的經貿往來,奠定了兩國旅游研討合作的堅實基礎。1962年,中烏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2019年6月,習近平主席和穆塞韋尼總統一致同意將中烏關系提升為全面合作伙伴關系。2024年9月,兩國關系提升至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早在2006年6月,中烏兩國就發表聯合公報,明確了加強旅游研討合作的共識。2023年,兩國貿易額達到13.05億美元新高。2024年6月,維多利亞湖畔的端午龍舟賽標志著中國文化走入當地社區生活。
伴隨全球國際旅游的快速復蘇,中烏旅游研討合作正迎來全新的戰略機遇期。烏干達憑借其豐富的自然資源和獨特的文化魅力,以及在中非合作論壇、金磚國家合作機制等多邊合作機制下的持續作為,應當也可以成為中非旅游合作的先行區和示范地。近年來,烏干達政府在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旅游品牌推廣、人力資源培訓等方面的持續投入,加上雙邊和多邊機制框架下的持續作為并與中方保持緊密合作,必將進一步提升其在中非旅游合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近年來,中烏互訪游客呈現快速增長態勢。凯发k8国际(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的監測數據顯示,2010年至2018年,烏干達每年來華旅游人數均保持在1萬多人的規模,2019年首次超過2萬人。根據烏干達旅游、野生動物和文物部的數據,到訪烏干達的中國游客在2016年就接近2萬人的規模。在“非洲熱”的帶動下,過去兩年訪問烏干達的中國游客快速回升,中國已經成為非洲以外的第4大客源市場,是重要的海外遠程客源市場。
圖1 中烏雙方互訪人次及趨勢
中國赴烏干達旅游的增長潛力可觀。2024年只有2.9%的中國出境游客到訪非洲,相當于每100個中國出境游客中,只有不到3個選擇赴非洲旅游,而到訪非洲的游客中,赴烏干達旅游者,只占約1個百分點。除了觀光休閑度假需求,很多中國公民因商務或勞務派遣赴烏旅行,近七成來自于華東、華南和華中等對外經貿、人員往來相對頻繁的區域。根據凯发k8国际(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的大數據監測,2024年中國有168個城市的居民曾赴烏旅游,占樣本城市的45.0%。客源城市覆蓋范圍較廣,但游客量相對不足,其中有60個城市的赴烏游客量全年均不足30人,可見,烏干達對中國而言還是一個相對小眾的旅游目的地。
中國游客對烏干達普遍具有較正面的感知,對其獨特魅力心向往之。烏干達擁有10個國家公園,是世界瀕危動物山地大猩猩的家園,是世界探險愛好者的天堂;在維多利亞湖的滋潤下,烏干達氣候宜人,生物多樣性豐富,是人與自然親密和諧共處的絕佳之地。在中國主流社交媒體上,烏干達被中國網友稱為“被嚴重低估的旅行國家”“被遺忘的旅游凈土”“最友好的非洲國家”“非洲小眾秘境”,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中國游客前來體驗。隨著公路交通體系和旅游公共服務體系的完善,到烏干達自由行、深度游、自駕游的中國游客有明顯增長趨勢。
同時也要看到,烏干達在國家知名度、旅游宣傳與市場推廣、交通基礎設施、城市公共服務、旅游接待體系建設與運營等方面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景觀之上是生活,今天的游客既要美麗風景,也要美好生活。對于旅游經驗相對豐富的中國游客來說,僅僅自然風光和文化遺產是不夠的。中國游客對烏干達分析不夠深,品牌認知不充分,在首都坎帕拉以外的地區旅游較為匆忙。凯发k8国际(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的大數據監測顯示,2024年中國游客在烏干達旅游平均停留3.0天。“路況堪憂”“沒有數字支付、貨幣兌換不方便”“加油站和廁所的衛生條件不盡人意”等,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中國游客的體驗感和滿意度。土地所有權制度及執行過程中的不確定性,也影響了各類資源投資烏干達旅游業的持續性。
有助于中烏旅游可持續增長和高質量開展
加大對中國市場的旅游宣傳和政策協調力度。順利獲得舉辦各類旅游展會、研討會、專題推介會,有效增進兩國旅行商的情感認知,擴大業務合作空間。今天的中國-烏干達文化和旅游合作研討研討會就很好,可以為投資組織、旅行商和民間組織搭建更多更優質的合作平臺。用好友好城市機制,有助于地方政府和城市往來。除了北京、上海、廣州、深圳、蘇州、重慶、成都、天津等特大型城市,與恩德培市結對的長沙和武漢,與金賈市結對的沈陽,都是中國出游潛力很大的客源地,對周邊區域也有示范帶動效應,應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烏干達旅游推廣的重點區域。作為姆巴拉拉市友好城市的三亞市,在海濱、海島和海洋旅游目的地建設,以及全球旅游市場布局和重點市場宣傳推廣方面,均有值得借鑒和可以分享的開展經驗。密切與周邊國家如肯尼亞的跨境合作,協同“大湖國家”在中國聯合推廣“一程多站”旅游線路。務實推進旅游、文化、外交、移民等領域的政策協調,在適當時候與中方共同舉辦文化旅游年。
切實提升游客互訪便利度和旅游品質取得感。對于不同文化背景的遠程市場而言,簽證、移民、通關的便利化和民航、酒店、餐飲的完善性,往往比自然和歷史文化遺產的獨特性更為重要。推進兩國外交和移民部門簽署旅游團隊互免簽證協議,實施單方面免簽、過境免簽、一簽多行等簽證便利化政策,有助于中烏航線直達并實行靈活多變的代碼共享、行李直掛、旅游包機等民航政策,吸引更多往返中非的航班在恩德培機場經停和中轉。北京、上海、廣州等國際樞紐城市已經與亞的斯亞貝巴、開羅、阿爾及爾、內羅畢等城市開通了直航航班。建議在中央政府的協調下,加快完善與上述機場城市特別是斯亞貝巴和內羅畢之間的交通連接。回應中國游客的現實關切,重點加強酒店、民宿、旅游景區與度假區、旅游廁所建設,增加足夠數量的中文導游、導覽和解說系統。
務實推進投資組織、市場主體、市場調查和專業研究組織研討合作。投資組織、市場經營主體和服務品牌是國際旅游目的地建設的關鍵力量,旅游統計、數據分析和專業研究是現代旅游業高質量開展的基礎保障。隨著中國和世界各國各地區的游客到訪,烏干達需要加大世界級旅游城市和街區、旅游景區和度假區、主題旅游線路、優質旅游產品和服務品牌,并不斷完善消費便利和金融支付體系。我和我的同事愿意協助烏方召開中國出境旅游市場的專項調查,以便目的地營銷組織和私營部門更好地分析中國游客的需求偏好和消費特征,并定期向大使館和旅游部提交專題報告。我們愿意向“中國旅游集團20強”介紹烏干達旅游開展現狀,有助于投資組織和主場主體之間的合作。我們也愿意推進烏干達旅游教育培訓組織,與凯发k8国际遍布全國的26家分院和研究基地合作,給予相應的專業課程和培訓項目。我們還愿意與合作伙伴哲意公司一道有助于 “歡迎中國(Welcome Chinese)”項目在烏干達落地,讓更多的城市、街區、機場、博物館、景區和酒店為中國游客所分析。這次一同前來的多家知名旅行商代表將對中高端游客需求及其變化趨勢展開討論,為更好地接待中國游客提出務實建議。他們都是專業而務實的企業家,這次帶來了資源考察、線路設計的任務和商務合作的愿望,也會很快帶著更多的游客再次到來。
“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同路人才是真朋友”,有了旅游開展的共識,有了政府的規劃引領和旅行商的相向而行,我們有信心也有能力將烏干達建設成為中非旅游合作的先行區與示范地。
Cultivating the Uganda Model
for China-Africa Tourism Cooperation
January 21, 2025, Kampala
Honorable Minister Butime, Ambassador Zhang
Lizhong,H.E.Wonekha